趵突泉水位:

“棉花姑娘”们收获新喜悦

来源:济南网编辑:12-31 12:41

39年前,济南章丘13位农村姑娘因为农村改革的创举赢得了“棉花姑娘”的称呼,1979年《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他们当年丰收的喜悦,如今,当年的“棉花姑娘”们又迎来了她们生活里新的喜悦。

近日,李爱荣、李爱专程赶到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她们39年前的一张照片正在这里展出。巧合的是,她们在这里遇到了当年照片的拍摄者。

1979年12月17号,《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张照片,名为《棉花姑娘们的喜悦》,记录了李爱荣她们棉花丰收的场景。

39年前,20岁的李爱荣和19岁的李爱都是济南章丘平陵公社黄桑院大队植棉小队的成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人们思想深受触动,为提高棉花产量,1979年4月,章丘黄桑院大队制定了“五定一奖”的办法,也就是“定人员、定面积、定成本、定产量、定报酬”,超产会有奖励。

队长师顺奎说,当时说实在的也是害着怕,以大集体为模式惯了,毕竟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开了还摸不准,那种大集体管理模式割资本主义尾巴,反对物质刺激,不能搞什么奖励啊。不能搞工分奖励啊,现金奖励啊,这个阴影还没去喽。

尽管有风险,但为了增产增收过上好日子,李爱荣、李爱等13位年轻姑娘大胆尝试,签下了“五定一奖”合同。

棉花姑娘李爱荣说,跟承包了一样,每天去坡里个人干个人的,不用替别人干。

棉花姑娘李爱说,当时不怕苦不怕累几十斤的药筒,背上就走。

队长师顺奎说,积极性提高上来了,不管白天,哪怕太阳落山了,也还在地里干活。不但自己认认真真干,还叫家里人老人、兄弟姐妹都去帮忙,去搞棉花生产。到了收获的时候,姑娘们管理的73亩棉田比过去产量翻了一番。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奖励兑现了,13个人最少的分到79元,李爱最多,分到了130元。

棉花姑娘李爱说,分到了130块钱,拿到钱激动的,全家都跟着高兴,没见过这么多钱。

棉花姑娘李爱荣说,那个时候一百块钱相当于一个男劳力干三年的。

“棉花姑娘”收获的喜悦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解放思想、多劳多得的魅力。

队长师顺奎说,棉花姑娘对当时的贡献就是,大糊弄(集体)不如包产到工,包产到工不如包产有奖励,包产有奖励就不如干脆大包干,实际上就提供了一种模式。


“棉花姑娘”的故事因此登上了《人民日报》,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媒体第一次刊登落实土地承包政策的照片。

原新华社李锦说,这是第一次政策兑现,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例,有里程碑意义。

1982年,中央发出了第一个“农村一号文件”,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济南农村迅速普及,“棉花姑娘”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队长师顺奎说,没改革开放,没这么大的收入,没改革开放,孩子们去不了城里,可以说改革开放让农村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4年,“棉花姑娘”所在的章丘在山东省率先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群众减轻了负担,随后的农业补贴、土地流转、乡村振兴等政策又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棉花姑娘李爱说,没想到现在的生活,很知足。

济南市农业局总经济师赵玉堂说,济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11元增长到2017年的16594元,增长了148.2倍,而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不仅继续让农民富,还要让农业强、农村美,让他们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济南“棉花姑娘”的经历成为了我国农村改革初期农民冲破思想束缚的生动写照,如今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成了她们新的喜悦!

棉花姑娘李爱荣说,非常激动!

棉花姑娘李爱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

原新华社李锦说,棉花姑娘的喜悦代表的是中国农民的喜悦


原创推荐

  • 客户
  • 无线济南客户端

  • 济南发布客户端

  • 泉城蓝客户端

  •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1020100号-1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

国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