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有些话想和您谈谈。
之所以这么说,是我看到了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出了致全市文明单位干部职工的一封倡议书,希望在这个清明节咱们济南人能够“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文明祭扫”。
实话说,这种倡议,是个例行动作,每年都会有类似呼吁。但为什么年年呼吁,年年需要重复倡议呢?
还是因为,不少人对清明节的认识停留在旧有的传统上,总觉得纸钱烧得越多、祭祀品多些花样才是最大的孝心。所以,在每年的清明节新闻里,你能看到手机出现时给逝者烧纸扎的手机,电脑出现时烧纸扎的电脑,尤为荒诞的是,有人甚至扎个小姐烧给老人。
这种“一把火”孝心,该到告别的时刻了。
传统并非全是精华,也容纳了很多糟粕。烧纸钱之类的习俗,是基于农耕文化,是跟当时的公众认知水平相关的。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该抱着所谓的传统不放,而是该拓展清明节的时代内涵。
人活在世,总会遇到烦恼,有的人想不开,一点也不怜惜自己的生命,一冲动就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好多人都有一个感喟,没事时去医院急诊室转转,看看那些不幸的人们,就会觉得自己这点烦恼算什么。而清明节应该比去医院转转更具警示意义。去墓地看看,读读墓碑上的铭文,读读那些不舍人间的眷恋,体会与生命的另一种对话,才会倍加珍惜或喜或哀的人生。
死者长已矣。
清明节应该是一堂生命价值课。要从与逝者的对望中,学会关爱,学会及早尽孝,不要搞厚养薄葬那一套表演式尽孝。
尤需强调的是,进入城市化时代后,很多墓地不再居于荒郊野岭,而是紧挨城市。一旦因祭扫不当,引发火灾,将是毁灭式后果,极可能一座城都将化为灰烬。
悲剧并非没上演过。最近几年,几乎每个清明节期间,总有火灾发生,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还是大孩子的消防员要迎风而上。我们宁愿消防员他的一生都是平平淡淡,也不愿他成为最美逆行者。
具体到济南,由于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济南缺少有效降水,加上春季风大,天干地燥,每个山头都如一个危险的火炉。即便为了那些守护山林的人,我们也该摒弃陋俗。
当然,习俗的改进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整个社会行动起来,形成远离大操大办的氛围,形成文明节俭办后事的新风尚。这就呼唤引领者,需要有开明的人站出来,以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以一群人感染整个社会。
作为志在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济南,更需要有人做表率,做文明祭扫的带头人,为泉城添彩。
我们也愿意相信,能夺取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第一名的济南人,一定会对得起这份期待,交出一份满意的清明节答卷。
评论员:朱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