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之奋斗的梦想终将成真。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从12日开始,济南广播电视台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推出记者发自一线的蹲点报道,生动展现脱贫攻坚带来的山乡巨变,记录全面小康的鲜活故事,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接下来请看第一集《黄鹿泉村:落后小山村的蝶变之路》。
南部山区西营街道的黄鹿泉村,是省定贫困村。如今,通过打造“山景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宁静的小山村正变得越来越热闹。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也闲不着,有的就近就业,有的回乡创业,大家都在用勤劳的双手,装点幸福的生活。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黄鹿泉村正从贫困的“后进村”,蝶变为充满希望、势头强劲的“后劲村”。
黄鹿泉村在绿水青山的环抱之下,记者蹲点的时候正好是周末,上山路上,车水马龙,非常热闹。走进“孩子小镇”,彩虹滑道、穿越树屋、水上漂走钢丝等一个个游乐设施,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
“孩子小镇”是黄鹿泉村联合引进企业,历时两年多精心打造的产业项目。开业刚刚一个多月,就成了不少市民游客的“打卡地”。
眼下,项目火了,村民们也跟着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村民高逢美的孩子先天身体不好,离不了人照顾。前些年,眼看着别人出去打工挣了钱,高逢美只能干着急,靠着种点花椒、核桃糊口。村里的项目起来了,高逢美就再也不用羡慕别人了,到项目上应聘了保洁员,在家门口就能打工。
保洁、保安、售票员、停车场管理员、游览车司机,只要能胜任,村民都争着干。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带动黄鹿泉及周边村庄的12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看到村里发展势头越来越红火,前几年出门打工的不少年轻人也回来了。李京超在山外奔波了几年,手里攒了些积蓄。看到村里有了好项目,今年四月份把老家的房子装修了一下,自己的农家乐很快就开业了。他逢人便说,忙并快乐着。
夜晚来临,热闹的小山村恢复了宁静。由于是周末,不少游客住了下来。黄鹿泉村的树屋民宿里,亲朋好友聚在一块儿,尽享山居乐趣。
黄鹿泉村党支部书记王希刚告诉我们,以前村里也有养鸡场、光伏发电站几个小项目,规模都不大,村集体收入一年也就两三万。直到前年,“山景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落了地,村子一下子就走上了快车道。村民流转土地有租金,在项目打工月月还有工资,日子就宽敞了不少。村集体经济也逐年壮大。
黄鹿泉村第一书记冀洪涛告诉记者,优品街的打造,主要体现一户一品,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游客的体验。从长远来看,一产主要是生态生产,二产主要是深加工产业,三产主要是民俗和旅游业的打造,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融合,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小康之路越走越坚实 。
村里有了产业,发展才有底子,致富根基才能打得牢。随着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推进,智慧大棚农业、特色林果种植、民俗旅游特色产业等,今后还将有机融合在一起,让脱贫的群众持续稳定受益。黄鹿泉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记者:建芹 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