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水位:

鹊华论坛 | 借势黄河流域经济带 实现泉城自我超越发展

来源:济南网编辑:07-31 09:05

传递思想,凝聚共识。伴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种变化和变革也不期而至。如何认识、应对这些变化,变化背后意味着什么?我们有必要聆听那些权威而智慧的声音。天下泉城新闻客户端特开设“鹊华论坛”栏目,邀请政学银企等各界专家为您解读热点新闻和事件。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济南带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

近日,中共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审议通过《关于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行动的意见》。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黄河流域中心城市。

面对黄河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济南如何抢占先机、争取制高点?在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加快高质量发展中,济南应当如何发力?未来,济南又该如何挖掘资源,写好黄河文章,在黄河流域发挥好龙头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天下泉城客户端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以期为济南城市发展提供助力。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发展研究院

副教授李少星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城市

李少星,博士,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区域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商务部等重要研究课题,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组织完成山东省和各地市政策咨询课题数十项,兼任多地政府和媒体的顾问专家。

记者: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济南带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在落实融入这一国家战略上,与其他沿黄城市相比,济南有何优势和短板?

李少星:

首先是区位优势。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龙头区域,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处于相对优先的地位,这为落实、融入黄河国家战略提供了区位优势。

其次是文化优势。黄河流域文化底蕴深厚,齐鲁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方面,济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前期,济南在这一方面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这让济南在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具备了一定优势。

另外一个是经济优势。在黄河流域中,山东是黄河流域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近些年,济南经济发展迅速,省会龙头加速扬起,山东的很多优势也会落脚到济南,这是济南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经济优势。

短板方面,一是济南的经济总量、省会首位度仍然不够突出,产业结构、整体竞争力在省内城市中地位不是特别突出。尤其是放到整个黄河流域,郑州、西安、兰州都是各省当之无愧的龙头,在这一方面,济南仍然要继续努力。其次是城市发展框架或者自然地理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济南发展受限。第三是文化方面,虽然济南有着先天优势,但在过去几年大家可能更多地强调齐鲁文化、泉水文化,对黄河文化的挖掘不充分。反观兰州、郑州,这些城市是把黄河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推介。

记者:

近日召开的中共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抢抓机遇,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对济南来说,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涵义是什么?

李少星:

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在经济发展和协作上,济南要成为龙头,引领带动半岛城市群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发展;在文化上,要成为黄河文化展示的窗口、交流的中心;在发展模式上,要做绿色发展的典范、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当前,济南正在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结合这一目标,济南首先要实现规模大、经济体量大、城市框架要拉开,实现经济强、文化强、生态美、民生富,社会也要更加包容。另外一点,成为国际大都市,在利用外资外智、文化对话交流上也要有相应的地位。

记者:

您觉得下一步济南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打造黄河流域中心城市?

李少星:

刚才说的几个目标,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未来需要做的。

经济方面,要以绿色发展为目标,突出生态保护主题,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体来说,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进入新世纪以来,济南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形态。这样的产业形态从经济理论上来讲是比较先进的,但实际上对整个济南的经济影响力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最近,济南提出把工业强市作为中心工作去推动,正是对产业形态做出的调整。下一步,一定要把实体经济、制造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目前仍然有一些相对低端、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存在,要及时进行调整。近些年,济南通过布局国家科学中心、整合包括山大在内的高校科技资源等举措,目的正在于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真正实现创新驱动。此外,依托黄河生态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文旅、康养等产业,形成多点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发展格局。

在文化上,在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加快对黄河文化的整合、利用和展示,进而把文化融入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中,带动经济发展。用好黄河资源,在黄河沿线沿岸打造黄河风情观光带,依托生态建设,把整个城市风貌更加充分地彰显出来。

记者:

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北跨是重要的一步。近日,济南确定新的城市发展格局,从北跨改为北起。对此,您有何观点?

李少星:

经过17年的发展之后,济南提出了新的城市发展格局。相对而言,原来的十字方针更加注重城市空间布局,比如北跨,意思就是城市建设原来被局限在黄河南岸,需要跨越到北岸。而新的十字方针更加注重发展内涵,注重对项目建设、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的调整。从北跨到北起,意味着黄河北岸被赋予了新的定位,将成为整个济南发展新的增长极,是整个济南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外一点,从北跨到北起还意味着更大的视野和格局。对济南来说,北起不只意味着先行区,还包括商河和济阳,实现北起,就要实现这些地方的协同发展。

记者:

对于黄河北岸的先行区以及其他县区来说,应该如何做到北起?

李少星:

先行区是济南融入黄河国家战略最有利的切入点,最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但毕竟起步较晚,现在的实力规模还比较小。下一步,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主题,不管是通过创新还是开放,绿色发展都是要牢牢把握的方向,因为这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核心体现。在绿色发展这一战略取向上,去布局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和建设。退一步来讲,可能发展的产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科技的,但一定要是绿色无污染的,这样才能契合国家对黄河流域发展的定位和要求。

同样,济阳和商河也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的主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产业推动发展。比如,商河的特色农业,可以进一步拉伸产业链条,发挥产业特色和优势,做大做强功能性农业产业。

对任何一个区域来说,不可能通过单打一的方式,仅仅依靠一个产业实现整个区域的发展。商河、济阳相对而言发展水平低,但有着劳动力、土地等优势,可以依托这些资源要素,布局适合本地的产业,推动实现强县富民。

在产业布局上,建议注重集聚效应。农业是面状发展,但工业、第二产业的发展要注重集聚,通过双招双引、打造产业园,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进而辐射周边,形成新的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

省政协常委、山东省委法律专家库律师王玉亮:

借势黄河流域经济带实现泉城发展的自我超越

王玉亮,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委法律专家库律师、山东省政府法律专家库律师、济南市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专委会法律顾问团副团长、山东省社会新阶层联谊会副会长、济南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山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

记者

:济南如何利用好“黄河经济带”的概念,最终确立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王玉亮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自西向东,具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和文化基因,经济发展自东向西呈现阶梯状,互补性较强。东西大动脉陇海铁路和东西高速公路的贯通为区域经济带的发展建立了三条主动脉,形成了有利的交通便利,使济南成为承西启东的特有交通物流优势。我认为应该利用“黄河经济带”概念,实现西接黄河,东接中日韩的陆地港口和中心城市,确定济南龙头地位和作用,让济南龙头扬起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济南已初步形成了物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但从济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应有的作用来看,其物流功能和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主动积极对接黄河流域城市和陇海铁路沿线城市,打造东部出海口,将济南打造成陆地港口;充分利用济南海关相关政策,改革济南物流体制与机制,改善服务理念,降低物流和通关成本,积极主动为陇海沿线客户通关服务。整合济南物流资源,形成大物流的格局。

济南有义务和责任走向国际,也有责任整合国际资源,中日韩与山东具有特殊的经济文化关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很好地融合和发展。可以充分发挥民间外交和民间组织的力量,在济南建立新型中日韩民间自由贸易区,用民间力量促进政治和谐,用民间力量促进和平和发展,提升济南的国际化水平,也为中日韩企业进入内地构筑桥头堡,确立并提升济南的龙头地位。

记者

:您曾经建议确立京、济、雄“金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大格局,您觉得济南应该怎样主动对接北京、雄安新区?

王玉亮

:济南地处华北平原,若在济南和雄安新区之间建一条高速铁路,按时速300公里算,济南到雄安不到一小时;若济南和北京的高铁进一步提速,济南到北京也就是1个小时10分钟左右,济南、北京和雄安形成一小时城市群,形成一个互相支持互动互通的“金三角”,完全具有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疏解条件和能力。现在的京津冀经济功能区已经扩大到德州,山东实际上已经在发挥着这样的功能,只要济南再主动往前走一步,积极深入,持续介入,济南建成中心城市就会水到渠成。

“金三角”区域经济战略的提出具有很强的基础支持和可操作性,需要尽快达成共识,形成决定。研究制定“金三角”区域战略优惠政策,争取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引进和落地;积极争取央企或总部迁入;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制定更优惠,更有竞争力的方案和措施,成立监管机构,监督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整合济南市全市资源积极投入“金三角”区域经济建设中。对现有的基础建设投资作出适当调整,调整济南先行区建设的投资来源。将包括济南先行区建设在内的其他区县,统一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整合中,将原来的投入到跨黄河的“三桥一涵道”的力量调整到打造济南到雄安的高铁建设上来,建设济南雄安1小时直通车。

记者

:济南作为黄河下游重要城市,应该如何用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

王玉亮

:济南经济区域战略的发展的定位和战略思考,将决定着济南出路和发展的空间,特别是我们在界定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这些问题上,我们已经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和定位,应该从全局和更广泛的角度上来整合资源。

济南现在的城市发展,给我感觉是仅仅局限于周边城市的资源配置,而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和我们具有重叠性,并且又落后于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济南无法与周边城市实现强强联合,更多的承担着拉动周边城市发展的角色,而不是借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状态。因此必须把济南的这种战略定位放到全国的角度上来整合资源,这就是我提出“金三角”区域经济战略的原因,济南必须向大城市对接,才能成为一流城市。成为国家战略城市,必须进入国家战略圈。现在济南面临三大政策叠加,这是山东、济南第一次纳入国家战略区域,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回到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来,济南不能将自己局限为一个内陆城市的概念。黄河之水东流去,在东边最大的一个城市就是济南,济南是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点,也是中国文化和国际文化的汇集点,因此济南要建成对接日本、韩国的黄河流域的桥头堡。

上海的发展是基于江苏、浙江、安徽三个省的资源配置,以省为单位进行的资源配置非常强大。因此我们的格局应该放得更高更大一些,比如济南向北可以对接北京的资源,向南争取南京、上海的资源,向西对接黄河流域,向东对接日韩,这么一个大的战略格局去思考和配置。

济南天桥黄河河务局纪检组组长

机关党委副书记 郝国柱

建议修建黄河大合唱广场打造黄河文化地标

郝国柱,天桥黄河河务局纪检组长、机关党委副书记,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工作在治黄基层一线,对基层治黄实践和泺口黄河地域文化有较深认识和感悟。

记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济南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发展过程中,济南该如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郝国柱: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被誉为“百川之首”“百渎之宗”,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见证了中华民族全民一心、奋起抵抗侵略者的全过程,《黄河大合唱》在这一时间应运而生。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精神仍激励着中华民族,1958年7月,黄河发生特大洪水,泺口站最大流量11900秒立米,达到1919年泺口建立水文站以来最大值,不少坝岸接近漫顶,渗水险情随处可见。面对汹涌的洪水,中共山东省委,济南市委动员23万抗洪大军上堤严防死守,人挑肩扛,用沙袋等抢险物资构筑子埝。仅一个昼夜时间,济南全线一百多公里、1-2米的高子埝奇迹般完成,奏响了一首万众一心、战胜洪水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里的黄河已不单是一条简单的河流,已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昂扬奋发的精神象征。

济南泺口险工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展防洪工程的绿化美化,形成目前依托工程建成的体现绿色生态和治河文化的黄河风景区,也是代表山东黄河人民治黄成就的一个窗口。建议在泺口险工建设黄河大合唱广场,这不仅是铭记民族历史的精神丰碑,也讲述了济南军民团结治黄,实现70多年岁岁安澜的黄河故事。

记者: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会议重新定义了城市发展格局,“北跨”变为“北起”,您认为在济南城加速北进的过程中,该如何利用黄河资源?

郝国柱:被称为黄河“三口”之一的泺口险工是济南看黄河最佳位置,蕴涵丰富黄河地域文化和人文故事,因其至关重要的位置,被称为黄河济南段的北大门,代表了山东黄河防洪工程最高标准和绿化美化生态建设水平,也是展示新时代人民治黄成就的重要窗口。

建议在泺口险工淤背区选择合适位置建一处观景台,可见鹊华二山拱卫大河,可以看到大河婉转向东,还可看见伟岸的黄河标准化堤防泺口样板段以及大片黄河生态林、百年泺口铁桥、百年水文站和泺口老码头。回望省城,城区南部山峦起伏,现代化城区高楼林立,蔚为壮观。美景映衬下,黄河大合唱广场很有可能成为全国观瞻母亲河风光的知名观景台,成为全国瞩目的黄河文化地标。

水资源利用方面,建议利用天桥黄河段左右岸现有黄河滩地,建成更多黄河湿地。

记者:济南市正全力创建生态景观风貌带,重塑城市与母亲河的连接,对于这项万众关注的工程,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意见?

郝国柱:济南黄河段有别于兰州等上中游,在济南它是在巨大防洪工程裹护之下的一条河道,从1950年开始,国家先后对山东黄河两岸堤坝进行三次大修,济南黄河防洪保障从32米多堤防高程提升到了1985年的37.62米。至2007年济南又建成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黄河标准化堤防。

重塑城市与母亲河的连接,第一位要考虑防洪安全,之前的防洪工程建设都是基于防洪需要,没有更多考虑景观以及城市建设。以济南黄河泺口险工为例,它是省会防洪安全的北大门,综合景观、文化内涵和交通等因素,建议结合景观建设将泺口险工临水坝岸、坝垛、泺口渡口以及泺口铁桥以上工程在加大防洪保障强度前提下重新加固改建,改变工程的坚硬视觉,让它集坚固抗洪与城市景观于一体,再造不一样的济南黄河。

此外,济南黄河年际来水不均,且过流断面距离险工较远,水景缺乏观赏效果,建议增强现有险工根石台强度,在重要位置建成亲水平台,非汛期观水,汛期不惧过洪。

泺口险工黄河大堤背面堤坡,在保障防洪强度前提下,可以考虑依托黄河现有生态建设成果,增加一些城市美学视觉效果,改变单纯一眼看就是黄河工程的现状,同时也可增加一些方便市民的城市市政功能。

原创推荐

  • 客户
  • 无线济南客户端

  • 济南发布客户端

  • 泉城蓝客户端

  •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1020100号-1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

国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