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网·泉城蓝9月7日讯 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了解到,作为2018年度我市18件为民办实事之一的、建设2000个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任务,目前已全面完成。
济南广播电视台视频报道:
按照“建、管、用同步实施,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从今年1月份开始,我市环保部门组织开展了空气质量微站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2000个微站已全部建成,并全部按照“红橙黄绿”进行分级污染监控和预警。
市环保局规划财务处副处长韩道汶介绍:“全市建设了1700个固定站,固定站分了几个方面,一个是在我们全市的建成区,包括县城的建成区,按照1公里×1公里的网格进行了铺设,在全市敏感区域,按照0.5×0.5公里的网格进行了铺设,在我们城市的传输通道上,像济南与淄博、德州 、滨州、也进行了微站的铺设。”
在建成1700个固定站的同时,我市环保部门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300辆出租车移动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的建设任务。
韩道汶告诉记者:“前期建设了100辆的出租车移动平台,在7月份又建设了200辆。分别在市区增加100辆,在章丘 、平阴、 商河、 长清、济阳等几个县区,每个县区铺设了20辆出租车监测平台形成了全市300辆的监测能力”。
随着2000个微站的建成,环保监测人员可以通过济南环境空气微站监测管理系统,随时查看各个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的实时数据,精准锁定污染源。
“微站按照红橙黄绿四级进行管控,绿颜色就是空气质量非常优良级别,黄颜色是良好的级别,如果出现橙色或红色就出现了局地污染,我们现在看到屏幕有几处报警的情况,可以看一下目前这一个点在报警,报警以后,我们实时的报警信息,推送给网格员,网格员及时到现场处置,”韩道汶介绍道。
当前,颗粒物污染依然是制约全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瓶颈。2000个微站的建成,使我市形成了公里级网格化空气质量监管体系,为我市加强空气污染的全面监控、快速预判、溯源追踪和及时处置,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韩道汶表示,“微站建成了以后就在全市形成了一张密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看,我们是全国微站建设规模最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