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济南|济南网 民生 无线济南

说节气 | 小暑:盛夏登场 “三伏”启幕

2019-07-07济南网

每年7月7日或8日进入小暑节气。暑者,《说文》曰:"热也。"视频

     您还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请点击这里安装Adobe Flash Player

小暑_20190706224049_high

谚语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最经典的"烹饪"方式是蒸。陆游说:"坐觉蒸炊釜甑中。"韩愈说:"如坐深甑遭蒸炊。"甑(zèng)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可见小暑节气,意味着"蒸炊"时节的到来,人们如同被扣在暖气团的大蒸笼中。唐伯虎的《事茗图》描绘了文人学士悠游山水之间,夏日相邀品茶的情景:茅屋里一人正倚案读书,书案一头摆着茶具,靠墙处书画满架。边舍内,童子正在烹茶。而小溪上横卧板桥,一人策杖来访,身后一书童抱琴相随。长夏之日,自有茶香之气,亦有鸣琴之声。

现在我们已然少有以"鸣琴"来消夏,古时许多悠然的消夏方式,很难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形成交集,至多只是人们游览过程拍照时的几种姿势而已。怒吹空调,暴食冷饮,我们的消夏方式,比古人更为简单和"暴力"。古人说:"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yǒu)气初刚。"西瓜,历来是消暑神器。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什么是夏天?夏天,就是可以见到西瓜的时候。什么是盛夏?盛夏,就是西瓜可以便宜到一块钱一斤的时候。

如何消暑、应对苦夏,一向是一个大课题。古人说:"隐伏避盛暑。"最好能退藏于云雾山中。

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三更云去作山雨,回头方羡老僧闲。

"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风透凉阁。思君不至哪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一想到某些人、某些事,心里便拔凉拔凉的!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文人雅士倒是总有些闲情逸致,清冽淡雅,用荷叶为杯盏,以柄为管吸饮,"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想起《礼记》中有"春诵夏弦"的说法。那时候读书,春天要朗诵,不是播音系的也要朗诵。到了夏天,书声琅琅还不够,还得同步配乐。那时气候之炎热不亚于当今,当个读书人,好难!面对酷暑,消暑能力有限,古人也只有两个字,一个是逃,一个是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未必躲得起。

"偃仰茂林逃酷暑。"面对酷暑,如何逃?深藏。"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到林中、到水边、到寺里躲避烈日,做一个浓荫中的隐士。陆游《逃暑小饮熟睡至暮》,很有意思:"虚堂顿解汗挥雨,高枕俄成鼻殷雷。"小饮然后熟睡,一直躲到梦里去。辛弃疾的一句词也很适合刻画暑热时节人们的动静行止:"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有些人却在本不宜醉、不宜睡的时候,醉了,而且睡了。《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便发生在临近小暑时节。"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踩在被烈日烤过的石头上,连脚都疼。为了喝瓢酒解暑,押运生辰纲的军校们被蒙汗药麻翻,辱了使命。 

《池亭纳凉》/朱高炽(明仁宗)雨滋槐叶翠,风过藕花香。舞燕来青琐,流莺出建章。

晒伏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小暑前后,日照时间最长,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记者:彭真 永青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