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济南|济南网 民生 无线济南

清明·家风|剪纸世家里的“家风”关键词:传承

2020-04-06天下泉城

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不仅是祭扫、追思的节日,也是团聚和传承的融合。好家训、好家教、好家风让子女受益,让家族荣光,为社会输送正能量。传承好家风,共筑新文明。天下泉城客户端推出“融情清明·传承家风”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经过几百年来的传承,在齐鲁大地上,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鲁派剪纸艺术。济南长清剪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初创至今,已有超过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济南的王兰美、王鑫、王宪志祖孙三代便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名不虚传的“剪纸世家”

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济南的文艺工作者们积极行动起来,创作出了堪称海量的文艺作品。在这其中,就包括王鑫与王宪志父子,他们都是长清剪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记者接通王宪志的电话时,他正在爷爷王兰美老人的身旁,一如自己的幼年时代。两、三岁的时候,王宪志就开始跟在爷爷身后学习剪纸艺术,有样学样,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天分来,看到孙子是可塑之才,王兰美老人也越发愿意传授,渐渐地,王宪志也掌握了这门技艺。

王兰美

王兰美,生于1946年的他鲁中派剪纸艺术的第四代传人。在采访中,王兰美老人颇为自豪地说:“我有好多聘书!”记者了解到,王兰美老人从事剪纸教学40余年,退休以后,他被山东省老年大学,山东省聋哑学校等多所学校应聘为剪纸教师,开始向社会公众义务传授剪纸艺术。

用剪纸世家来形容王兰美这一家人恰如其分。据说,王兰美老人的祖父从清朝年间就开始发扬这门手艺,传至王宪志已经是第六代传人了。王兰美之子,也就是王宪志的父亲王鑫,同样也是这门手艺的传承人。

王鑫

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王鑫也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剪纸的道路,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着练习剪纸的习惯。

后来,王鑫入伍,成为中央警备团的一员,退伍之后,他没有选择在外人看来风光又体面的去处,而是一头扎进了长清剪纸的创作中。王鑫还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精心编写了《中国剪纸艺术》等教材用于教学之中。

王宪志

现在,王宪志是一名年轻的幼儿园老师,在课堂上也经常向小朋友们传授些简单的剪纸技巧,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接触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表现出的浓厚兴趣,王宪志感到格外满足。

谈及“家风”  他们的关键词是“传承”

在疫情防控期间,王鑫与王宪志父子一直也没闲下来,虽然不能像医务工作者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但是父子俩心想,用自己的这门手艺或许能从另一个方向上为阻击疫情贡献力量。

“时下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我们非遗传承人的心。作为剪纸传承人,我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助力,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加油!”王鑫说道。

王鑫基于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创作思路,既创作出了《抓髻娃娃》等传统祛病主题作品,又创作出《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等正面宣传作品,还创作出《钟南山》等防控一线人物肖像作品。

秉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身份,王宪志则别出心裁地创作出《预防新型肺炎五部曲》,以独特的济南剪纸艺术来教会孩子们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王宪志告诉记者,在自己将疫情主题的剪纸作品分享到朋友圈和家长群时,收到了许多家长的点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宣传防疫知识结合起来,这种美妙的相遇让许多家长感到耳目一新,也让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

王鑫表示,父辈他们创作的主题相对来说比较传统,到了自己这辈更加关注当下,关注社会议题,希望能将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为社会贡献精神力量。

谈及“家风”,祖孙三代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在三个人的叙述中,总是绕不过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传承”。王鑫告诉记者,父亲王兰美现在年龄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剪纸创作目前是一种有心无力的状态,用王宪志的话来说,就是“身体和想法已经不一样了”。但是一谈起剪纸来,思路就会无比清晰,滔滔不绝。

在短暂的采访中,王兰美老人也希望包括王鑫和王宪志在内的后辈们,能将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发展下去,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如今王宪志在抖音上开了直播,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这门艺术。王鑫也利用闲暇时间,积极传播剪纸文化。祖孙三代人在漫长的历史中,相继接过剪纸的“接力棒”,共同让长清剪纸在当下的时代继续活跃着。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