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济南|济南网 民生 无线济南

趵突时评 | 今天,我们比以往更需要“无车日”

2020-09-22济南网

9月22日,第23个“世界无车日”。当天,包括济南在内的国内许多城市纷纷开展活动,倡导公众绿色出行。

自2007年国内首次“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至今已有13年,参与城市从当初的110个城市到目前已有近两百个,“无车日”从当初的舶来品也已广为人所熟知。“无车日,不开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共识。

与此同时,针对“无车日”的质疑声也一直存在。其中,最大的“槽点”在于,“无车日”不过是一场秀,仅凭一天或者一周“无车”对于城市交通以及环境生态问题的改善来说起不到任何作用。另一点,如何选择出行方式是个人权利,别人无权干涉。有人甚至会问,今天我们还需要“无车日”吗?

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车日”的诞生正是一场秀。上世纪九十年代,欧洲许多城市面临着由于汽车增多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日益严重的难题。1998年,法国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倡导减少汽车出行。这一观念很快被许多人所接受,并很快风靡欧洲、流行全世界,“世界无车日”也由此诞生。

诚然,冀望积弊已深的“城市病”在“无车日”一天时间内解决无异于天方夜谭,更何况,“不开车”只是倡导,并非硬性要求。但就像“3·15”消费者权益日、“3·22”世界水日、“6·5”世界环境日等节日一样,我们不能等到节日当天才会想起保护消费者权益、节约用水、爱护环境,这些节日的存在,更大意义上在于时刻提醒我们问题的存在以及严重性,在社会上营造出相关氛围、树立起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敦促人们付诸于行动。

就“无车日”来说,这一活动的本质意义也在于借此活动反思人与车、城市与汽车、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汽车社会的到来拉近了时空距离,推动了经济发展,但由此所引发的弊病也有目共睹。在个人出行中,我们有没有过度依赖小汽车,甚至“连买菜都开车”?在抱怨“城市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也曾为道路拥堵、空气污染“贡献了一份力量”?包括城市管理部门,也应借这一活动反思,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是否已经完善,能够符合人们绿色出行的需求?在资源分配上,城市又是否给与了绿色出行充分的保障空间?

换句话说,“无车日”更像是一次检阅,既检阅着城市也检阅着我们每个人。而这,也正是“无车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从政府到民众广泛欢迎的原因所在。

“无车日”进入国内的十几年,恰恰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迅速的时期。今天,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确保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破坏的前提下,如何让城市更美好,如何让公众生活品质、出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对于城市与公众来说,这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而“无车日”活动的开展,正为此提供了一次契机。

一言以蔽之,“无车日”不仅有必要,而且相比以往,我们更加需要将这一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让绿色出行的观念为更多人所接受、践行。

青年学者刘瑜曾提到过“观念的水位”的概念,大意是,当人们的观念有所改变时,以前在人们眼中不是问题的问题,就开始变成问题了,变革也就水到渠成。

对于“无车日”和绿色出行来说,同样如此。水涨了,船自然就浮起来了。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