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还是计划经济的那段时期,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物品都需要购物票。进入腊月,肉票、鱼票、豆腐票、鸡蛋票和煤票、火柴票、肥皂票等陆陆续续发放下来,这样就可以去国营商店门市部购买需要的过年物品了。
在当时,买日用百货有百货店,买猪肉有专门的猪肉店,与百货店不同的是,平时这些猪肉店是不开门营业的。而进入腊月就不同了,因为过年,每人会多发一些肉票。平时省吃俭用、百般算计,紧紧巴巴过了一年的大家在这时都会格外慷慨大方,多买点肉,犒劳一下平时连油水都不多见的家人,过个喜气洋洋的富裕年。
常言道:“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没等到腊月二十三小年,猪肉店的门口每天一大早就会排起长队,如果是周日,排队买肉的市民会更多,那种火爆的场面,是我成年后几乎没有见过的。
那时候每个人每月的花生油计划供应也少得可怜,再加上平时的炒菜就是白菜、萝卜,也舍不得多倒点油。所以买肉时,大家都渴望能买到带有肥膘的肉,用这种肥肉炒菜,能香得让人垂涎三尺,重要的是这种肥肉还可以炼炒菜用的大油,想想这种肥肉炼油而产生的油渣,更是让人不自觉地流口水。如果买到瘦肉多的肉,不仅自己郁郁寡欢,家里的大人更是生气。
1975年,我刚刚上初中,放了寒假的我负责去猪肉店买肉,天不亮,顾不得吃早饭的我就匆匆去排队,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四十六年,但那年第一次买肉的经历仍历历在目。
我记得那天特别冷,买肉的队伍排得很长很长,前面看不到头,后面见不到尾。不知什么原因,平时八点半左右就会开门营业的肉店,过了九点还大门紧闭。寒风呼呼吹着,吹到脸上如同刀割一般疼,我想采购年货过大年的美好愿景是支撑大家在寒风中排队的无穷动力。
不知什么时候,在大家的翘首顾盼中,肉店终于开门了,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语气里都是抑制不住、掩饰不了的兴奋……但轮到我时,正好没有赶上肥肉多的肉,我急得哆哆嗦嗦地连忙向售货员说好话,希望能给我切一块肥膘多的肉,可对方就是无动于衷。后面的人不耐烦地乱哄哄地推搡着,我一时间有些恍然,待我清醒过来,已离开了肉店。
晚上,母亲下班回家,看到我买的肉,她虽然没有说什么,但那轻轻的叹息声,我听得一清二楚。我心里很难受,也忘记了冷和饿,默默地钻进被窝里闷头睡觉了。
1975年,那个没有肥肉、更没有炼肥肉的油渣解馋的年,成了我人生中难忘的记忆。
(作者:济南市泺口酿造有限责任公司 陶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