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济南|济南网 民生 无线济南

视频 |重磅!看济南2021,大河潮涌谱新篇

2022-01-08天下泉城

1月8日上午,济南市召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会前,参会人员集中观看了由济南广播电视台精心制作的专题片《大河潮涌谱新篇——2021年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视频△

大河潮涌谱新篇

——2021年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立志千秋伟业,风雨兼程恰是风华正茂;

迈向伟大复兴,击鼓催征再踏赶考之路。

2021年,一个注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年份。

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掀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崭新一页;

这一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战略重构,再次给济南提供了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建功大局的宝贵机遇。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并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我们“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山东走在前,省会济南必须肩负起排头兵的使命!一年来,千万泉城人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实干成就梦想,用奋斗铸就辉煌,全力奏响大河时代的华彩乐章!

“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迈好“第一步”?是千万泉城人必须答好,也一定能答好的时代考卷。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力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加快落实“强省会”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全面起势。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1.1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7.6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财政实力迈上新的大台阶;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9.4%,外贸进出口两年平均增长28.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济南经济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济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生态质量明显改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深层次变化。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眺望,大河之畔,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挥毫泼墨,书写着崭新的历史。

起步·动能转换 崛起未来之城

2021年4月25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全国第二个起步区落子济南。

紧随其后,一系列大动作密集展开。

5月12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举全省之力将起步区打造成为“镶嵌在黄河流域的最具现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

6月26日,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

8月19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

短短两个月时间,总投资近500亿元的47个项目集中开工,起步区建设发展按下“加速键”;

千秋大计自兹始,只争朝夕踏征程。

看项目建设,阔步向前

中科新经济科创园、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投入运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看双招双引,势头正盛

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实施精准招商、链条招商,目前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8家,累计签约项目104个,总投资2945亿元。

看基础设施,快马加鞭

“万里黄河第一隧”——济泺路隧道提前建成通车,凤凰大桥通车在即,齐鲁大桥、黄河大道、黄河体育中心、省级医院新院区全速推进,为起步区搭建起更为坚实的四梁八柱。

立潮头之上,方见大河奔涌;于高山之巅,更觉长风浩荡。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起步区循着“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黄河北岸铺展开一幅新时代的“鹊华秋色图”。

夯基·工业强市 集聚创新动能

岁末临近,工业战线再传喜讯。

山东“第一芯”——8英寸高功率芯片在济南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顺利通线,与半导体设计、封装、汽车应用,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济南芯”的生产,将有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腾飞;

2021年,济南芯片设计业增速高达194%,稳居全国第一,销售过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4家、居全国第12位。

翻开泉城厚重的历史,工业,始终是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工业强市,既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时代的呼唤。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济南扭住关键、精准施策,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让工业“压舱石”成为实体经济的“硬核”。

凯傲中国叉车一期项目投产,美国德马泰克项目同步破土动工;

伊莱特重工11.5米直径超大型整体式轴承锻件,刷新世界纪录;

临工重机实现百吨级挖掘机的技术突破;

部省市共建中国算谷重大产业生态项目启动;

此外,包括吉利智慧整车工厂、比亚迪新能源系列项目等在内的一大批优质项目,花落泉城;

过去一年,四大主导产业强势崛起,先进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占比达到60%,工业经济的基础支撑地位更加稳固。

让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一年来,济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人工智能、超级计算、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区块链等高端前沿产业在济南群峦成峰;

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齐鲁科创大走廊等一大批重大创新载体加速隆起,一批“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密集落地,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研发成果大批涌现,其中产研院两年来实施科技项目220个,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24家,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380亿元。

创新的强大动能,在一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澎湃涌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4.73%,高于全省7.7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5%,“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3.1%,济南在全球科研前200强城市中列第81位,在全国创新型城市排名中列第14位,科技创新动力源的作用愈加强劲!

蓄能·项目建设 厚植发展底气

刚刚过去的2021年,济南项目建设跑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个个项目,犹如一粒粒承载着丰收希望的种子,在泉城热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济南速度”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常态。

新能源电传动装备智能化产业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厂房竣工仅用时两个月;盒马济南首店从选址到开业,用时仅100天;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项目3月启动拆迁、4月进场开工,11月底全面竣工;丁太鲁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仅用时一个月全部完成签约;玫德智能高端流体产业园项目3月开工建设,10月钢管试生产成功;全市首宗、全省面积最大的“农地入市”项目——金沙河面业提前30天完成开工手续办理。

在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开发已接近尾声,已引进各类高端企业5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17家,省会新形象初展英姿,齐鲁天际线再被刷新。

在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质子临床中心、精准医学产业园等项目宣告启用,树兰国际医院等一批项目加速推进。

一年来,省市两级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截至11月底,省级重点项目开工93 个,开工率100 %;完成年度投资440.7亿元,完成率110.9%。市级重点项目开工296个,投资完成率100.8%。项目的茁壮成长,为未来一个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叠加起充沛势能。

攻坚·改革开放 向着纵深推进

2021年8月2日,全国省会城市首家市级企业服务中心在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正式挂牌,为企业提供“一口办理”“免申即享”、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11月,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对济南市建立企业服务中心实现惠企政策“一口办理”的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中国政府网通过抖音等平台进行专题推广,“在泉城、全办成”改革成效显著。

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只是济南深化改革的一个侧影。

这一年,我们瞄准短板弱项,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谋划“十大系统集成改革”162项任务,打出一系列精准高效的“组合拳”,改革攻坚蹄疾步稳。

11月25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济南成为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为济南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支撑。2021年,全市科技类企业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支持企业超过2000家,分别较年初增长21.6%、12.5%;上市及过会企业数量达到10家,金融业增加值居全省首位。

一年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43家市属国企改革重组为20家,小鸭、康巴丝等一批老品牌实现“凤凰涅槃”。

一年来,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45万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35家,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6家;全市现有省级瞪羚企业25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50家,均居全省首位。

一年来,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提速,济南人才吸引力指数在全国100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八,人才总量突破240万人。

一年来,济南改革热度指数在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居全国第九;在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列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第一;在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85个参评城市中,排名第一。一项又一项实打实、沉甸甸的荣誉,为济南改革事业的强力推进,作出生动注脚!

也是在这一年,济南对外交流合作的步伐越迈越大,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势头更加强劲,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地位日益凸显。

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保税区等高能级平台潜能充分释放,1到11月,济南外贸量质齐升,进出口总值1741.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40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欧班列开行700多列,占到全省开行总量的近半壁江山。

一年来,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成功承办一系列高端峰会、活动。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会上发出《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

中国企业论坛、亚信金融峰会、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黄河生态大会、进博会济南专题推介等一个个连通四海的高端活动密集举办。济南代表团北上南下,招商推介,分享济南机遇,共谋美好未来。

1到11月,全市新设外资项目300个,实际使用外资23.5亿美元、同比增长45.6%,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改革,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符;开放,是这个时代的必由之路。进入新时代,敢闯敢干的济南人,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从容,迈着矫健与豪迈的步伐,推动“泉城号”巨轮驶向更加开阔的水域。

登攀·提升品质 描绘幸福底色

2021年5月14日和8月17日,市委市政府接连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推进会。

前后相隔仅三个月的两场大会,聚焦“文明典范城市”同一重大议题,折射出济南在文明创建中“时不我待、扬鞭奋蹄”的鲜明姿态。

翻过一山,再攀一峰,文明,早已成为植根于这座城市血脉深处的显性基因。济南的创城经验在全国推广。

这一年,城市发展新框架全面拉开,“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新格局加快构建,东部科创智造之城、西部活力康养之城、南部绿色生态之城、北部未来希望之城、中部魅力品质之城特色进一步彰显;

这一年,城市交通骨架更加完善,“两横三纵”空中走廊闭环成网,轨道交通二期6条线路全面启动,济南地铁大踏步进入“换乘时代”;

这一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天更蓝了,全年优良天数达229天,没有出现严重污染天气,成功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20位。

水更清了,国控、省控考核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实现100%达标,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

泉更旺了,趵突泉地下水位创56年来最高纪录,群泉欢腾,“月牙飞瀑”胜景再现;15处泉水直饮工程建成,10万泉城居民足不出户,畅饮甘泉。

环境更美了,雪野湖、佛慧山、千佛山、大明湖周边违建整治“四场战役”次第打响,实现还湖于民、还山于民、还景于民;大千佛山风景区绿道连通项目竣工在即,全市500平米以上公园数量超过1000个,“听得见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成为百姓生活的生动写照。

这一年,民生幸福加码增重。

22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97所;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标率100%;首批104个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面向社会错时免费开放停车泊位;居民医保实现住院、门诊跨省联网结算和省内个人账户“一卡通行”全覆盖;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1-11月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6.7%、44.9%;新开工棚改安置房8854套;全面完成全省任务最重、规模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工程,34万滩区群众实现“安居梦”。

这一年,疫情防控更加精准。

疫苗接种超2000万剂次,保持了副省级城市“未再发生本土病例”时间最长纪录。

这一年,“文化济南”品质更优,成功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城市软实力显著提升。

再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大地。

这一年,五个振兴交出齐鲁样板省会标杆的靓丽答卷。

近3000名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扎实;

省级知名农业品牌达到50个,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粮食产量超过294万吨,实现稳产增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

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8个,泉城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一年来,众多央媒将目光聚焦济南,仅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济南的报道点赞就超过1200次,“济南声音”更加嘹亮。

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是济南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最安全城市”,全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满意度排名第一等一系列殊荣里,镌刻着千万泉城人同心奋斗的鲜明足迹,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长卷”厚实而靓丽。

面对历史垂青、时代召唤,奋斗是必由之路,实干是铺路之基。我们惟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今年,党的二十大即将隆重召开,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进取精神,“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紧迫意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韧劲,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优良作风,拼搏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奋力谱写大河潮涌的济南新篇!

(编辑:潘姣; 责任编辑:郑富强; 终审:孙佳音)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