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泉城最美的季节,在千泉竞涌的背景声中,8月25日—29日,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举行,全国各地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汇集在泉城,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为人们奉献了一场“非遗盛宴”。
中国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已经成为非遗领域的全国性重要品牌活动,成为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宣传非遗保护理念、引领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永久落户济南的国字号展会。
永久落户,这无疑为泉城提供了一个与全国各地互动的机会。作为“东道主”,济南也提出,“要用好主场优势,把非遗博览会打造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济南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 ”
作为一座历史文名城,济南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目前,济南市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3项、省级108项、市级450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人、省级41人、市级211人。在非遗活跃度方面,济南整体水平也始终位居全国前列,例如,全市15个区县(功能区)有13个入选2021年全国非遗传播活力值TOP100名单。
本届博览会开幕式上,与领导嘉宾共同启动本次盛会并率先步入会场的是6名学生代表。而这些学生如今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泉城非遗娃”。本届盛会,“泉城非遗娃”IP形象首次亮相,以活泼可爱的造型向人们讲述济南的非遗故事。“依托IP形象的展示,孩子们各显其能。我们想传达这样一个理念,青少年是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领跑者。”济南市天桥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如此说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而来,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传统走向未来,青少年是非遗传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济南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园,目前已经从“进校园”过渡到了“在校园”。据了解,目前,济南全市已经有200余所学校开设非遗校本课程,受教学生达10万余人。
为了做好“传承”这篇文章,济南持续实施八大传承工程。分类制定专项工作方案,重点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素质提升、知名非遗传承人学员招聘、传统工艺振兴、传统舞蹈活力再现等“八大工程”。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面向社会为传承人公开招聘500余名学员,解决了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的难题;国内最早设立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2个项目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7个项目入选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3项传统舞蹈类项目得到扶持,培育了全国秧歌之乡--商河县。
非遗正在泉城大地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真正诠释“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这一主题,一座“非遗之城”也正逐渐显现。
此外,济南还不断创新“非遗+”模式,激发了非遗传承发展的活力。除了“非遗+校园”,还有“非遗+旅游”“非遗+扶贫”“非遗+互联网”……
对于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视,也可以从济南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重要表述中找到脉络。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文化是城市精神的传承与根脉,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非遗无疑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印发的《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创建一批国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非遗文化名城。”
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同样也提出,要“聚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在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上开新局”,其中还重点提到,要加强泉城文化保护传承,实施非遗活态传承工程。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济南市将充分利用中国非遗博览会的品牌优势,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加快建设非遗名城。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每两年举行一届,这是集中展示非遗传承与保护成就的重要时间窗口。而事实上,这些工作已经深深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日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久久为功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助力下,非遗文化名城必定能成为济南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并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
(编辑:徐颢鑫; 责任编辑:杨秉鑫; 终审: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