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山东省暨济南市“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泉城广场举行。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副省长刘强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省应急厅、省自然资源厅、武警山东总队等省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济南市应急局等有关单位的1000多名工作人员参加活动,并与现场群众进行交流互动。
向公众宣传普及灾害风险、防灾减灾知识、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展示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围绕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发挥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教育示范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相关知识,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同时,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深入开展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活动,集中开展生命通道专项宣传教育和整治,因地制宜地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济南市委常委、秘书长蒋晓光,副市长孙斌参加活动。
第一项参加活动的领导同志现场察看防灾减灾宣传展览区
第二项参加活动的领导同志现场察看应急装备区
第三项参加活动的领导同志现场察看科普互动和企业产品展区
主办单位为:
省减灾委员会、省应急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人防办、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省海洋局、省红十字会、省科协、省武警总队、省消防总队、济南市政府。
承办单位:
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济南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相关新闻:一、国家“防灾减灾日”由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防灾减灾日”,一方面为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央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二、本次活动情况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省减灾委员会在泉城广场举行“山东省暨济南市‘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就生会安全防线”。活动内容分为三个板块:一是宣传展览区。省应急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人防办等单位宣传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知识。二是应急装备展区。省武警总队、省消防总队、省森林灭火队等单位重点展示特种应急装备车辆、应急指挥车辆、救援车辆以及单兵装备。三是科普互动和企业产品展区。蓝天救援队、青岛海丽雅、省红十字会等单位重点展示医疗急救技能实操、结绳训练、选生训练迷宫、地震应急避险、高空楼宇缓降5个互动体验项目,以及应急机器人、应急食品、应急净化水装备、应急照明、无人机、消防空气呼吸器、智能消防灭火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
三、济南市防灾减灾工作情况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2008年,我市成立了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具体承担灾害应急响应组织协调工作。2016年成立济南市减灾中心,负责灾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救灾物资的仓储、转运及灾害评估。通过不断健全减灾工作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修订应急预案,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2016年,我市根据国家及省级预案,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修订了《济南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目前,全市所有区县均已制定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积极开展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全市共有灾害信息员4600余人,实现了镇村全覆盖。
三是突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市地震局等部门完善了全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不定期检查设施完善情况,场地正常使用情况。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应急避难场所496个,配套设施齐全,均设置有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和导向指示牌,能够满足避难人员衣食住医基本需要。四是夯实防灾减灾群众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4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4个。创建过程中,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不断提升,真正做到创建依靠群众、创建为了群众。积极鼓励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社会力量参与县区综合减灾工作,指导区县在镇、街道成立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