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初升的太阳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耀着每一寸土地,也照进了迎着朝阳阔步前行的工人新村北村街道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的残疾人朋友心窝窝里。
“赵老师,看我做的这个怎么样?”
“你这个手法不对,应该像我这样。”
“要不咋叫你老师呢,你可得好好教教我们。”
50岁的赵老师是首个参加辅助性就业的残疾人,助人为乐的他经过近期的锻炼,成了大家伙儿的“老师”,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赵老师以前不爱出门,来这里以后,跟大家交流多了,人活泼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他还是第一个完成钻石画粘贴的,作品特别精致。”家园工作人员笑着说,“你瞧,还有咱们的‘小妹妹’佳鑫,现在逢人就笑,人也自信了不少。”
“嘿嘿,我每天来这里感觉可开心了。”一旁的小佳鑫听到有人夸奖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着说。手工活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要求手要稳、眼要准、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小佳鑫说完又聚精会神地干起来,要知道这对于一位残疾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也正因如此,他们才变得更加坚毅和顽强。
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自开展以来,吸纳了像赵老师这样的数余名社区残疾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工作,也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在这里让我有了家的感觉,虽然我们都是残疾人,但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每个月还有收入,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赵老师说。
如今,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以辅助性就业为核心基础,同时叠加残疾人康复项目,丰富的服务场景和多元的服务内容,让残疾人在工作之余,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性地参加基地开展的智力残疾培智康复、精神残疾心理健康建设、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体育健身锻炼、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艺术活动等活动。
后期家园会继续开展残疾人手工培训,链接手工订单,让残疾人朋友能够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劳动技能、生活能力、脑力康复、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逐步实现回归社会,从而更有尊严、更有质量地生活。
来源:天桥融媒
(编辑:鹿茜; 责任编辑:姜琳; 终审: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