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丙阳 济南报道
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养老骗局越来越多,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行骗的花样也是五花八门。常见的养老诈骗骗局类型有哪些?老年人当如何预防养老诈骗呢?5月26日,山东里手律师事务所的李丰律师讲解的历下区精品课第二季第二堂《预防养老诈骗》,将为大家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想要防范养老诈骗,就要搞懂为什么犯罪分子更容易盯上老年人群体。”李丰律师说,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少,能存下的钱多,所以骗子会认为老年人普遍有利可图。再加上大多数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需要亲情温暖,渴望与年轻人沟通,所以面对骗子们的花言巧语容易放松警惕。另外,老年人一般生活节俭,面对“免费赠送”“低价销售”等小便宜没有抵抗力,骗子利用这一弱点,用开始的小恩小惠,降低老年人的防范心理,为其之后的骗局打基础。
那么,常见的骗局有哪些呢?对此,李丰律师介绍了保健品型、免费赠送型、投资类、高酬劳、底价旅游等几大类型的骗局。在保健品类型的骗局中,骗子们会以免费体检化验、出具虚假体检报告等方式,谎称老年人患有疾病,以祖传秘方或高科技产品为噱头,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给老年人造成久病逢良医的错觉,借机销售非法、质量不合格产品。实际上,他们推销的所谓“老年理疗品”“保健品”“特效药”,基本毫无医疗价值,甚至有的对身体产生负面作用。李律师介绍,还有其它几大类型骗局,也对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作为攻克点,突破老年人心理防线,达到自己的诈骗目的。
老年人应当如何预防上当受骗呢?李丰律师普及了八大注意事项,其中包括不轻信上门推销、远离异常热情的可疑人员、多看新闻不与外界脱节、凡是要动钱的时候需要与家人商量、看病去正规医院等。同时,李律师也提醒各位子女们,要多了解父母的消费心理、消费需求,多为父母提供一些科学的消费建议,常回家看看,多一些陪伴,让老年人消费的更放心,生活的更舒心。
(编辑:孔雪; 责任编辑:姜琳; 终审: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