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济南|济南网 天下 无线济南

网评:在山东,留住乡愁赢得未来的N种方式

2023-06-02济南网

我的家乡在鲁西黄河边上的一个乡村,每一次回去,总是感叹于它的变化,但也遗憾于它的变化。

我们常常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变化之快,而这个词里流露出的,更多的无疑是欣喜、兴奋。这也说明,变化是好事,因为它是生活变得更好的表征,也承载着生活走向更好的希望。

但是,被改变的过去,是我曾经熟悉的一砖一瓦和味道,是我记忆的一部分,也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我而言,我当然更希望它们永远保持我熟悉的样子,冻结在童年的时光里。

这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一厢情愿。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既可以留住乡愁,又可以赢得未来呢?

将时光的印迹刻进当下

看到过一些改造升级后的乡村,其中的一些也保留了老宅、老院、老路等旧的元素,甚至也声称做到了“修旧如旧”,但总感觉那“旧”是刻意做出的“旧”,失去了应有的味道。

直到跟随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文旅厅主办的“探寻齐长城”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街道的颜神古镇,我才知道,哦,原来可以这样做。

当下的颜神古镇,其主体是早年间以生产陶瓷琉璃闻名的古窑村。早在北宋时期,该村就以生产“宋三彩”而闻名全国。数百年后,到了明朝中叶,该村已经成为国内琉璃品的生产销售中心,最兴盛时有圆窑140余座。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拥有3000多平方米车间、百米长隧道窑的大型“博陶”厂也“挤”进了这里,形成了古老的圆窑与工业化车间并存的景象。

如今的古窑村,明清民居建筑与陶瓷圆窑交叉分布,很多人家的屋墙、院墙垒砌过程中都使用了废弃的匣钵、废坯、陶罐等材料,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风貌。该村还曾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传统古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只是,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环境整治,大量的馒头窑在废弃后被拆除,村民基本迁走,古窑村窑炉的火焰也渐渐熄灭了,呈现出破败迹象。

2015年,古窑村被列入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村落,当地政府部门完成了35万余公顷的保护规划。

2018年11月,博山区引入市场资金,对古窑村进行保护性开发。规划中的颜神古镇总占地面积900亩,目前已经成形的一期项目占地150亩,主要依托13座古窑、老厂房和传统历史街区升级改造而成。

漫步在今天的颜神古镇,残破的门楼、斑驳的墙面随处可见。被踏破的门槛,曾经见证过无数次双脚的迈过,仿佛仍在等待某双熟悉的脚再次停留。

破旧的木门上,供猫狗穿行的小洞仍在,似乎随时都会有一个小可爱从那里探出头来;打磨得光滑如镜的青石板,依然在小巷里恣意伸展着,等待某个放学回家的顽童踢着石子走过。

只是,变化已经发生。

圆窑顶上仍有荒草,但荒草之下、圆窑之中,却可能是一个小型的陈列馆,或者是一个酒吧;墙面斑驳的老房,已是设施与标准酒店一般无二民宿,或某个传承数代的非遗技艺的工作室。

看似保留自然原貌的断壁残垣,实际上均经过了设计师的精心打造,带着生命的温度,作为时光的见证者,出现在游客的照片里,也出现在露天小剧场的音乐、戏剧演出的背景里。

尊重所有自然的东西,尊重时光刻下的痕迹,让过去与现在并立,让乡愁与发展共存,让文化与经济携手,颜神古镇用自己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在发展中留住乡愁

一千多年前,晚年回乡的贺知章写下这样一首诗: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试想一下,如果贺知章的家乡经历了水涝灾荒,如果家乡的人们无法在当地谋生,这家乡还回得去吗?这家乡还留得住乡愁吗?

当然不能。或者说,留住乡愁的根本,在于发展经济——古窑村能够在向颜神古镇的变身中保留住乡愁,也在于其找到了一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路径。

齐长城脚下的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王老村,展现的是另一种留住乡愁的方式——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引进了雪野乡村度假区项目。

雪野乡村度假区隶属于山东文旅山乡集团,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涉及9个村、6000余人。项目整合山东文旅集团产业优势,致力于打造集乡村度假、田园休闲、户外运动、自然教育等多功能与一体的全龄化乡村度假目的地。

目前已经运营的四星级精品民宿——故乡的云,毗邻古村,环境清幽;乡村会客厅有咖啡厅、书吧、亲子活动等多个分区,承载了接待入住、餐饮、会议培训等功能;位于山顶的一万平方米的云野星辰露营地,有帐篷住宿区、休闲天幕区、网红打卡区、儿童玩乐区,可以听民谣、看电影、做游戏、搞团建,也是举办婚礼和亲子活动的理想场所;此外还有小柿界番茄采摘乐园、山地滑车等多种娱乐项目。

这些,为王老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里建起了一座座联排别墅,村民们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日子正越过越红火。

在齐长城穿行而过的潍坊诸城,以汤鲜绿、味鲜醇、豌豆香浓郁著称的“诸城绿茶”,也为留住乡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早年间,“诸城绿茶”的种植以分散的一家一户模式为主,无法形成聚集优势,同时还存在产销缺少配套服务等问题。

2005年到2019年,诸城通过土地流转、农户托管、协会代管等形式,将原本零散的茶园连接成片,并陆续通过了国家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认证。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与推广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参与种茶,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如今已有3万余亩,辐射带动了8000余户增收致富。

以诸城市桃源镇的清水茶园为例,该茶园占地约1000亩,现有职工有80人左右,大多是附近村庄的村民。茶园将村民的土地流转后,每年付给村民租金,并聘用村民到茶园里工作,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而在距离清水茶园不远的当地龙头企业颖青茶厂,也有一些当地村民在里面务工,在家门口实现了不输于外出务工的收入。

故乡在,乡愁才能有所托寄。而一个永远在那里的故乡,一定是一个经济不断发展的故乡,一定是一个永远在变化的故乡。

无论是将时光的印迹刻进当下的颜神古镇,还是将露营、民谣、农家乐引至家门口的王老村,抑或是在土地流转中受益的诸城乡村,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乡村,守护着春风不改的“旧时波”,守护着无数人的乡愁。

在齐鲁大地上,这样的乡村还有很多,像我的故乡一样的乡村还有很多。

而每一种让它们变得更好的方式,都在为它们赢得未来,也在为我们留住乡愁。(张楠之)

来源: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

(编辑:徐舟; 责任编辑:姜琳; 终审:郑富强)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