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济南|济南网 新时代 无线济南

第一观察 | “稳定脱贫”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多重

2022-01-29新华社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深入到山西的两个村庄考察调研,慰问群众。从时间和地点来分析不难看出个中深意。

从时间看——

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一周年之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

农历春节前夕。

从地点看——

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是去年秋汛中临汾市农房受损较为严重的村庄之一,存在因灾返贫风险;

汾西县僧念镇段村曾是贫困村,贫困人口较多,稳定脱贫任务重。

这两个村面临的问题,正是当前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这次山西之行,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从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逻辑: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换句话说,能否稳定脱贫影响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

始终扭住稳定脱贫这件大事不放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总书记依然顶风冒雪深入曾经的贫困地区看望慰问群众,体现了稳定脱贫这件事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还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篇文章,防止因病因灾返贫。且越是脱贫难度大的地区,脱贫之后越要下大力气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

总书记这次考察的两个村就具有代表性。在汾西县段村,总书记了解了当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等做法。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20年5月也是在山西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从2020年3月开始建立,主要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对纳入监测范围的帮扶对象,将采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强化低保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脱贫是动态过程,尤其是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稳定脱贫面临着更大挑战。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一年来,总书记主持召开相关会议和到基层考察调研中总是强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总书记此次考察这两个村,也可以视作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回头看”和再部署。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产业和就业是两个关键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段村通过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产业,2021年实现人均年收入约1.2万元。曾经的贫困村正在稳定脱贫。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发展产业注重“造血”而非“输血”,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产业扶贫也因此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密码”之一。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仅去年到地方考察,几乎每次都要调研当地产业发展——

2月,贵州,苗绣、蜡染;

3月,福建,茶、沙县小吃;

4月,广西,葡萄种植、螺蛳粉;

5月,河南,月季、艾草;

6月,青海,藏毯;

8月,河北,旅游业、现代农业……

产业连着就业,就业是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另一个关键。

“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

去年2月,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这样的思路。

今年我国要实现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高于3000万人的目标。对脱贫人口就业精准统计并纳入目标管理,是精准扶贫方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的再应用,这也是中央“四个不摘”要求的应有之意。

以乡村振兴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虽然脱贫攻坚战打赢了,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接下来推进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总书记这次地方考察,传递了一个鲜明信号——“破题”乡村振兴,必须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前提,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脱贫攻坚产生的巨大“溢出效应”,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将使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更加稳固。这也是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答题。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主笔:侯雪静、黄玥

统筹:张晓松、林红梅、王绚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编:胡玥姣

(编辑:孔雪; 责任编辑:郑富强; 终审:孙佳音)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