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理论周刊专题
□ 许崇庆
9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务院批复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我省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综合试验区。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重大历史时刻,国家又赋予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意见》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重大区域战略。这既是对山东的准确定位,也是对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绩的肯定,对我省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充分认识建设先行区的重要意义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山东承担的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亲自谋划、部署并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个重大战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中央提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021年5月,浙江被赋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同样在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其背后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时代主题。放眼全国,国家赋予每一个地方的发展战略,都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国家需求,蕴含着重大战略意义。山东被赋予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为山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更大作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双碳”工作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进一步指出,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有责任有义务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山东力量、山东智慧。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山东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发展基础好、发展韧性强、发展潜力足。2018年以来,我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部署,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阶段性成效,呈现出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为我省进一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承接新的国家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2018年1月,国务院以国函〔2018〕1号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此次《意见》的出台,无论是从发展目标、覆盖区域,还是从承载功能等方面,都是对上述方案的升级。同时也要看到,山东能耗总量和碳排放量位于全国前列,绿色低碳转型任务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机制制约,探索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模式。《意见》明确了山东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方向,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北方地区发展活力动力、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有利于深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重大战略融合互动,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
准确把握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任务
《意见》提出,到2027年,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明确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
降碳提质并举,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山东制造业门类齐全,化工、炼化、有色、钢铁、建材、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体量大,多年来一直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好了也是朝阳产业。抓好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亟须以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为牵引,突出效率优先、效益优先,对标先进,“一企一策”开展“万企技改”“万企转型”行动,加快钢铁等产业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工厂和园区循环化改造。近年来,山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两高”项目的产能、能耗、煤耗、碳排放和污染物等五个减量替代,有效地遏制住了“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今后仍需持续优化完善相关政策。《意见》发布后,山东要坚持目标导向,综合施策,重塑产业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发展。
推动数字赋能,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十强产业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力,但需进一步强化。山东迫切需要以数字赋能为抓手,着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碳制造业基地。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山东要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山东应依托海洋大省优势,积极发展海工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能源等智慧海洋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以资源、市场拉动海上风电、高效光伏、氢能等制造业发展。重塑节能环保产业,提升环保治理能力。
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着力优化能源结构。近年来,我省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2017年以来,新能源装机增长350%。山东积极推进节能减煤降碳,严格落实项目能耗煤耗减量替代,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山东应扎实推进“双碳”战略,从供需两端发力,加快构建安全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在供求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依托资源禀赋,打造千万千瓦级的海上风电、盐碱地滩涂地和采煤塌陷区光伏等新能源基地,探索分布式光伏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保障油气煤炭的安全清洁低碳生产,发挥安全兜底作用。在消费端,要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只减不增,制定更高标准,加快实施煤电机组“三联动”、工业余热利用等全行业节能改造措施,强力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近年来,山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涌现出潍柴等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综合创新能力迈入全国前列,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短板。《意见》提出,推动国家海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构筑产学研合作利益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完善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先行区建设过程中,山东要持续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技术攻坚,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塑造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
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得力,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但和美丽山东建设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加强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意见》明确,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行“四水四定”,提升污水资源利用比例和海水淡化利用规模;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高林草、湿地碳汇能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意见》提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就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明确路径。
健全动能转换的市场化机制。以推进市场高效运行为导向,深化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国有企业优化布局、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促进国有资本向绿色低碳新兴产业集中;健全完善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政策,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加强制度创新,探索能源、公共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化改革路径。
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投资者愿意来、愿意投、发展好。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以智慧城市为抓手,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着力提高政府服务管理能力。
强化政策和改革探索。《意见》明确,赋予山东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科技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标准化创新发展等领域优先开展探索实践。这给予了我省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先试更大的政策空间。山东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建立完善一揽子有利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土地、价格、生态环境等政策体系,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先行区建设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
(作者系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辑:孔雪; 责任编辑:袁菲; 终审:孙佳音)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