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5月22日是“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通过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经验。
点击播放音频:
https://china.cnr.cn/news/sz/20230523/t20230523_526261310.shtml
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
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保存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正在这里开展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近日再次传来好消息,6个昆虫新种被陆续发现。
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工程师蔡斌:这6个昆虫新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武夷山昆虫地理分布区系和物种多样性,而且大多可以作为优良水质的指示物种。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致辞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高效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对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位于河南信阳罗山的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正在给野外孵化的朱鹮幼鸟佩戴环志。
保护区朱鹮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治学:这个就是鸟的“身份证”。现在我们通过发射器研究鸟的扩散范围。
我国还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在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用人工增殖的办法对海草床这一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为儒艮等海洋珍稀动物提供持续稳定的食物来源。
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张宏科:我们将继续开展海草野外移植,扩增野外海草面积,为各类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介绍,我国已连续6年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严厉打击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王志斌:通过对保护地严格监管,栖息于此的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许多濒危动物野外种群有了明显的增长。我们要巩固提升监管成效,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呼吁推动“昆蒙框架”落地见效。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国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与各方一道努力,推进“昆蒙框架”目标的落地、COP15大会决定的落实,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走向恢复之路,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编辑:孔雪; 责任编辑:杨秉鑫; 终审:郑富强)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