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路
对于经济形势的感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客观而言,今年以来,很多人觉得,生意不像以前那样好做了,工作不像以前那么好找了,钱更难赚了。但从另一方面看,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向好,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这种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冷热不均的“温差”,引发了关注与讨论。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同时提出,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唱响经济光明论,既要深刻洞察时与势,也要敏锐感知身边冷暖,正确看待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
“温差”的存在主要源于观察视角的不同。宏观数据是通过对整个经济体的综合统计和理性分析得出的,反映的是经济总体情况。微观感受则是企业、群众从自身出发,对生产经营、日常生活的感性认识。有专家就此,把“温差”存在的原因归结为宏观数据的综合性和微观感受的局部性。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疫后经济恢复需要一个过程,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很多微观主体面临的状况是,既要顶住外部压力,又要克服内部困难,发展遇到了暂时的困难。
结构性矛盾也不容忽视。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加快出清,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落脚到山东,我省产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上游,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带来的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会给一部分人带来生活层面的影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回望即将过去的2023年,“强信心”是主旋律,“稳增长”是基本面。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5%上调至5.4%,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给予正面评价。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只有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微观主体的信心才能更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增强信心和底气。这份信心和底气,就来自无数微观主体。
如何提振微观主体的信心和底气,弥合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虽然这个问题很大,但可以从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
对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是阳光和空气。不久前,山东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30位民营企业家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改善营商环境。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着力优化服务环境,让广大民营企业撒开腿跑步,才能充分释放微观主体活力,跑出发展的加速度。
对群众来说,说一千道一万,增加收入是关键。创造更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大家的腰包鼓了,对经济形势好转自然更加感同身受。同时,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解除消费后顾之忧,进而推动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宏观经济大盘才能更加巩固。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让宏观数据“亮”起来,让微观感受“热”起来,中国经济在风雨之后将更加茁壮。
来源:大众报业
编辑:付晓明
(编辑:杨思思; 责任编辑:曲萧琳; 终审:郑富强)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