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次吟诵这首诗句的时候,心中都涌出隐隐哀愁。转眼,又是一年清明节,伴着阴阴细雨,献一束鲜花缅怀故人,捧一抔新土寄托哀思,让清明“清朗明净”。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然而,很多地方的祭扫还涌现着庸俗之风:鞭炮声声、香烟缭绕,互相攀比,讲究排场,个别商家借“节”造势,无线路由器、“马上体”冥币、冥间证件套装等“潮品”,让人先讶异而后无奈。其实,这是对清明文化的一种误读和庸俗化。清明祭扫,实际上是孝道的体现。亲人在世时厚养、过世则哀思,清明正是一个表达情感的契机。如若以此炫耀攀比,甚至薄养厚葬,谈何孝道?
祭祀,实质是一种心境的传达。擦亮一张照片,扫去一方尘埃,放上一束鲜花,说一段真心话,就能够达到追远思古的目的。时至今日,清明更蕴含着文明、绿色、环保理念。现在的清明节,可以说越来越清朗明净,烧纸、焚香、磕头“旧三俗”逐渐被鲜花、卡片、黄丝带“新三样”所替代。
让清明更“清明”,需要社会的正确引导,比如政府部门、各大网站、殡葬服务单位发出“致广大市民朋友的倡议书”,呼吁大家用鲜花替代鞭炮、用植绿替代供祭品等,同时开展“网上寄哀思”、“时空信箱”、“思念墙”等文明祭奠活动,助推社会风气走向“清明”。另外,交警部门要针对集中的人流,提前预案、疏导交通、方便大家的出行。可以说,清明祭扫不仅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精神传承,它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低碳出行、文明祭扫的缅怀方式,更会营造平安、便利、文明、和谐的祭扫氛围。
清明时节里,“人到心到”就是最好的“清明祭扫”,人是最珍贵的,心是最伟大的,鞠躬祈祷,献花哀思,没有攀比,没有亵渎,没有污染,而有的是真情,是尊重,是心灵的升华。顺应时代,文明祭扫,让环境更“清”,让心灵更“明”,才是对先人最好的尊重和告慰。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网站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