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水位:

杨柳絮纷飞惹人烦 济南亮出七招来治理

来源:济南网·无线济南编辑:04-04 14:51 查看数0

济南网·无线济南4月4日讯(记者 徐舟)近日,济南不少地方杨柳絮纷飞,给不少市民的生活、出行等带来了不便。好消息来了,济南将多措并举、积极应对、科学规划、标本兼治,治理城市杨柳絮问题。

据介绍,济南市区共有杨树9.8万株、柳树6万株,比较集中的区域主要有英雄山区域、二环南路、220国道(槐荫段)、燕山立交、经十东路两侧背景林以及天下第一泉景区、百花公园等。目前,各区绿化、城管部门已制定详细实施计划,从多个方面加强飘絮治理。

杨柳絮治理工作方案将从“建、换、控、抑、治”五个方便着手,科学防治杨柳絮,最大限度减少危害。

建——在城乡绿化工程建设中,推广使用新型树种,优先选用雄株或改良后的法桐、杨柳树,大幅度减少开花造成的杨絮、柳絮。

换——结合道路提升改造,对现有的部分枯死、老化的树木进行更新。

控——通过修剪等养护手段来减少飘絮。

抑——加强日常养护,及时洒水,在产生柳絮较集中的区域用高压水枪冲洗枝条,及时清扫地面。

治——通过注射抑制剂方法治理,主要对城区青壮年杨柳雌株进行防治。

治标措施:

1、实施高压水枪喷洗综合措施减少飘絮

目前,城管、城乡绿化部门已联合开展杨柳、法桐飘絮高峰期集中喷水、清扫工作,针对杨柳、法桐飘絮重点路段及人口密集区,采取人工高压水枪夜间清洗、增加道路洒水频次,及时清理飞絮飘落物等相结合的方式,降低杨柳、法桐飘絮,最大限度减少危害。

目前,济南相关部门加大了喷水的频次,也请市民朋友给予理解和支持。

2、实施法桐飘絮综合治理

对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的法桐,由各区结合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更换新树种;对存量法桐,在冬季及时修剪外围挂果枝条,减少球果飘絮。

3、实施柳树高接换头

对小清河绿化带、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等城区公园绿地、水系两侧生长健壮、粗细适宜、位置便于操作的柳树雌株,实施高接换头试点工作,嫁接雄株枝条,达到一次性控制飘絮的目的。

4、实施青壮年杨柳树抑制剂注射

对主次干道及庭院、小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域青壮年杨柳树雌株,每年3月至5月注射杨柳抑制剂进行防治。在黑西路、马鞍山路、燕山立交桥等杨柳密集区域对杨柳雌株试点注射抑制剂每年2万株。

治本措施:

1、实施老化杨柳树更新

按照“先内后外”、“先易后难”的原则,对马鞍山路、舜玉路、经十路、220国道等城区主次道路以及公园景区、绿地广场、学校、医院、火车站、大型公共建筑周边及人口密集区域等范围内的死亡、老化杨柳树实施更新。

据济南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公共绿地管理处处长安继磊介绍,济南城市建成区内减少使用杨柳树已经开始好多年了,新建道路、小区杨柳树的使用已经很少了。现在常用的杨柳树的替代树种主要有法桐、国槐、白蜡、五角枫、银杏、臭椿等。今年,经十一路就完成了一部分老旧树木的更换,新栽70棵榉树。另外,英雄山片区计划更新30棵老旧树木。

2、实施杨柳飘絮源头治理

自2018 年开始城区所有新的绿地建设、行道树更换工程,原则上配置景观价值和生态效益并重的无飘絮树种,确需栽植杨柳树木的,宜选择雄株,从源头上治理飘絮。同时,结合城市市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宜在滨水绿地及泉水特色标志区栽植柳树雄株。城区外围防护林和生态隔离带确需栽植的,要选择杨柳树雄株。

3、加强杨柳树、法桐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选育既速生又无飞絮、适合城镇绿化的杨柳树、法桐优良新品种,应用于城镇绿化。

对于杨柳絮,我们也应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杨柳絮是植物本身繁衍后代的自然现象,它的存在,我们不可厚非。杨树在城市绿化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和景观效果。柳树作为济南市的市树,在济南“山泉湖河城”的特色文化中,柳树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市民应对杨柳飘絮多一些包容和理解,相信通过科学规划、标本兼治,在不远的将来,济南一定能实现控制杨柳飘絮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杨柳絮的易感人群,应该避开杨柳絮比较集中的区域,同时要采取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杨柳絮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果出现了过敏反应,要及时就医。

原创推荐

  • 客户
  • 无线济南客户端

  • 济南发布客户端

  • 泉城蓝客户端

  •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1020100号-1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网站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

国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