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代人
五十多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
跨越半个世纪的坚守
他们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听了他们的故事
无论是济南人还是天南海北的中国人
无一例外不肃然起敬
今天是清明节
是祭奠亲人缅怀先烈的神圣节日
而对于这一家人来说
每一天都是肃穆的“清明节”
他们的故事
需要我们格外记住
……
第一代守墓人
在济南历城区港沟街道神武村,村民刘延宝,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就是故事的主角之一。而所有的故事,还得从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说起。
刘延宝
历史背景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人民解放军执行1948年7月16日确定的“攻克济南”的指示,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下进行济南战役。他们统一指挥14万兵力的攻城集团,经8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在徐州、青岛之敌尚未来得及集结完毕以北援的情况下,全歼守敌10.4万余人(包括起义一个军2万人),山东境内最大的内陆城市,也是南京与天津间最大城市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宣告解放。
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受委托与部队官兵一起安葬了济南战役中牺牲的五名战士。济南战役结束后,刘修芝刘延宝父子节衣缩食,花钱请人制作了5块墓碑,刻上了介绍烈士事迹的碑文,并将碑立在5位烈士墓前。
刘延宝的爷爷还在墓地周围栽种了松柏,希望烈士英魂像松柏一样长青、永存。从此之后, 刘家立下了一条家规:
世世代代守护好烈士墓,让五位烈士有人记得,让五位烈士有人念想
第二代守墓人
1976年6月,守护烈士墓28年的刘修芝老人去世了。守护烈士墓的传统就交给了刘修芝老人的儿子——刘振顺!也就是刘延宝的父亲。
1982年,国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烈士墓所在的田地被分给了别人。为了保护墓地,刘延宝的父亲刘振顺不遗余力地找村里协商,最终通过努力,刘家用自己家的一块良田换回了烈士墓地。
再后来,刘振顺身患疾病,守护烈士墓的这份重任就传到了刘延宝这第三代守墓人的身上。
第三代守墓人
遵照家规,刘延宝继续守护烈士墓,三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一开始,刘延宝的妻子并不理解丈夫的做法,但刘延宝凭着坚定的信念最终打动了妻子,守护烈士墓的事也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在守护烈士墓的30多年中,有一件事让刘延宝产生了新的想法,烈士墓墓碑上有一位烈士的名字——张忠孝,刘延宝心想,既然知道烈士的名字,为什么不凭着这唯一的线索,去寻找烈士张忠孝的家人呢?
2016年4月,在山东、浙江两地政府和媒体的协助下,刘延宝找到了张忠孝的堂弟张方明。张方明夫妻俩来到神武村,见到堂哥张忠孝的墓碑,夫妻俩顿时热泪盈眶。
据张方明夫妻讲述,烈士张忠孝当兵时已经25岁,但当时并没有结婚成家,战役结束,张忠孝的父母也在临终之际向家里人交代,一定要找到张忠孝的下落。最终,张方明取了张忠孝墓上的一点土,带回了老家,权当是烈士落叶归根了。
几年前,刘延宝患病后行动不便,儿子刘增龙便承担起继续守护烈士墓的责任。而刘延宝的儿子刘增龙也将这种坚守带给了他的儿子。
刘延宝一家几代人守护烈士墓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先后被评为历城区道德模范,济南市道德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提起这家人,村民们更是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如今,烈士墓地也成为当地村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附近学校的师生们都会到烈士墓前,满怀敬仰地听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敬上鲜花,缅怀先烈。
刘延宝和家人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刘家五代人守护烈士墓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只为后人能够永远缅怀先烈,珍惜当下。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网站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