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小桥流水,青石小巷......勾勒出富有古韵的济南老城。在青砖绿瓦的建筑中,小溪弯弯,流水潺潺,垂杨依依。沿碧波荡漾的河水迤逦而行,庭院中,耄耋老人躺在摇椅上打盹;巷弄间,孩童追逐打闹嬉戏玩耍。泉水老城在不急不缓间,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伴清风,彳亍在济南老城间,在王府池子边与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共享曲水流觞之乐;随赶考学子的脚步,在起凤桥漫步观景,体会蟾宫折桂的美好祝愿;随叫卖声,寻鞭指巷,游两侧鳞次栉比的街铺,感受车水马龙的市井气息......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深巷间,邂逅这内敛、含蓄的泉水老城。
从今日起,历下融媒将推出长篇系列报道——《邂逅老城》,跟随镜头,在繁华深处的老城中,掬一捧泉水与你邂逅历下,撷一朵荷花让我们相约老城!
第一期 起凤桥
在历下区的众多老街巷中,要说最有情调和韵味的那必须是起凤桥街。近年来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是济南的一件大事,其中起凤桥街采用传统工艺恢复拉麻、砖砌、石砌立面和门楼的做法承担了济南泉城申遗基础工程的重要试点推广任务,为我市遗产要素修复工程全面展开提供了较好示范引领作用。
起凤桥街是一条东西小巷,东起西更道,西至芙蓉街,长仅百余米,却有着“一桥担两泉”的优美韵致。一桥为起凤桥,这是济南老城最短的桥。全长不足3米,宽不足2米,全部由青石砌成,桥面的石砖已被岁月消磨得光亮可鉴。两泉为起凤泉和腾蛟泉,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起凤桥街,得名于起凤桥。说起起凤桥的名字,这里面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传说。相传乾隆和刘墉曾行至此处,恰逢一场急雨,刘墉作了一首打油诗,用以自嘲:“云路街上多风沙,青云桥下起疙瘩。热血曾想忧国民,化作冷雨浇笨瓜。”乾隆为了安慰刘墉,以打油诗回应:“云路街上练真情,起凤桥下铸英雄。天生我材必有用,别忘祖宗和百姓。”从此青云桥便改为起凤桥,云路街则改名为起凤桥街。这必然是后人的杜撰,但俏皮幽默之中却为起凤桥和起凤桥街增添了别样意味,纵然是小街小桥,也有家国大义。
起凤桥街南邻王府池子街,北接马市街,闹市之中,这里却不闻喧嚣,独具清幽,在眼花缭乱的新时尚里,质朴古老的起凤桥街反而更有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