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阴县榆山街道毕庄村,水泥路已经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房屋被粉刷成青瓦白墙,村口小桥流水,宛若步入北方小江南。新修的柏油路面干净整洁,小广场上绿树成荫,紫色、黄色的花朵开得正盛,石凳、石桌“藏在”其中,别有一番趣味。在毕庄村,不仅村里的面貌日新月异,村民收入也得到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最美“素颜”乡村 率先实现保洁托管
在毕庄村东南一处小花园里,有棵椿树高大挺拔,而在树的基部,“吃”着一块石头。宽大的树冠遮蔽着这块三角地,不仅吸引村民前来纳凉,还常有外地人赶来参观。其实,此前4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长满杂草,是由石块堆砌的农村茅厕。2017年,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建设下,干净整洁的公厕拔地而起,脏乱的茅厕则改为小花园,藏在茅厕后的“吃”石头的树也成了景点。
毕庄村党支部书记杜兆田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整合多方资金和美丽乡村建设,毕庄村实现了村庄的华丽蜕变,之前在济南市美丽乡村年度考核中获得第一,成了济南最美“素颜”乡村。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毕庄村通过与房主协商的方式,在部分废弃房屋的原址上建设了多个节点小品,在村内形成了五六处集绿化、健身设施、休闲凉亭等于一体的节点小品,成功让石墙变成文化墙,让土场变成广场。
2020年上半年,借助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建设的东风,整合上级资金,毕庄村硬化路面7000平方米,铺设沥青路面2600平方米,改造水系景观区4000平方米,埋设污水管网4000米,安设路灯100盏。使毕庄村里里外外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路修了,墙刷了,毕庄村还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城乡环卫保洁工作的整体托管,让最美乡村持续美下去。
发展特色旅游 建设民俗馆、村史馆
按照榆山街道对南部山区生态旅游观光路线打造的设想,毕庄村—胡庄村—胡山口村一线是一条既富有宗教文化特色,又兼备优美自然风光的特色旅游线路。发展特色旅游、建设民宿,是毕庄村的一个“大招”。
顶着日头,施工队正在热火朝天的翻修一处宽敞的特色村居院落,据了解,这里将被建成村史馆对外开放,通过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塑造村庄人文景观,将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硬件支持。
就在这个院落隔壁,600多平米的地方也将摇身变成承载70后、80后记忆的儿童乐园,里面将会有沙包、陀螺等老物件儿,让前来游玩的游客找回愉快的童年记忆。
毕庄村第一书记张坤介绍,除了这两处展馆外,毕庄村还计划建设一处民俗馆。在保持民俗文化本真性的基础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创造经济利益。
杜兆田告诉记者,目前,毕庄村已确定了三处条件符合要求的宅院进行民宿改造,并且完成了全村民居一户一档案拍照建档,等民宿经营初见成效后将考虑扩大范围。
晚秋黄梨供不应求 休闲采摘扩大规模
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毕庄村通过三资清理收回集体土地三十余亩,实施“边角经济”种植元宝枫、海棠等经济绿化苗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收2万余元;安装光伏发电项目83.4KW,年收入8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3100元;惠农玫瑰流转土地230亩,发展晚秋黄梨30亩,增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实现了全部脱贫的目标。
据晚秋黄梨种植户介绍,通过亲朋好友的口碑相传,仅内部销售去年的晚秋黄梨就已全部售罄。今年是村里大多数晚秋黄梨种植户种植的第4个年头,即将进入盛果期,口感不错、价格适中的晚秋黄梨采摘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届时能为种植户带来更多收益。
村民孙兴运说到,自己家中有两亩多地,以前种植玉米、小麦,调整后现种植玫瑰、核桃、晚秋黄梨等,“我自己有剪枝打药的基础,县里街道、农机站也都会来进行指导。打理方便,比种庄稼强!”
村民充分利用山地地形的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山地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物产种植了粮食作物、玫瑰花、晚秋黄梨、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平阴县玫瑰产业为基础,域内农业企业“惠农玫瑰”占用村庄用地100余亩,带动村内玫瑰花农、瓜果农户生产销售,半数村民实现就地就业,促进农户保收增收。
此外,毕庄村还计划扩大桑葚、草莓的种植范围,计划出资200万打造种植大棚,发展休闲采摘。采摘大棚将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的方式进行种植。张坤介绍,毕庄村还将用6亩地打造共享菜园,依托村民托管,让城镇居民享受种植的乐趣。目前该项目正在考察阶段,张坤表示,已去过翟庄等发展共享菜园比较完善的村庄进行考察。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