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广袤乡村是主战场,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
近年来,山东大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大潮涌动。连日来,记者在农业产业化发源地潍坊市采访发现,无处不在的“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然融入乡村振兴大潮,发挥着凝心聚力、砥砺向前的磅礴力量。
潍坊市委书记田庆盈坦陈:“近年来,潍坊立足让无形文明发挥有形作用,在高标准实现文明实践阵地乡村全覆盖和高质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着力做好文明实践‘融文章’,通过实践站所发挥多元作用、文明新风提升乡村治理、文化产品催生特色产业等创新做法,放大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带动效应,成为创新提升‘潍坊模式’、打造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内核力量。”
让实践站所实现“一站多用”,多元效应滋润乡村沃土
2021年以来,建在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百姓学堂”,成了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农民孙洪山最常去的地方。“在这里,能听党史故事、学政策法规、悟邻里关系、听大事小情、学农业技术,还可以读书看报,参加文艺活动,看着志愿者辅导孙子功课。用咱土话讲,讲的都是咱身边的故事和关心的事情,送来的服务都是咱老百姓最需要的。”孙洪山说。
“将实践站所命名为百姓学堂,目的是让农民有亲切感,吸引农民参与,进而实现‘一堂多用’。”高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培进说。高密依托遍布乡村的百姓学堂,聚合教育、妇联、文教等资源,通过宣传党史知识、普及法律法规、讲授农业技术、活跃文化生活、讲习道德规范、倾听百姓呼声、解决百姓诉求等“一堂多用”,让文明实践站所发挥出多元效应。
高密有“百姓学堂”,寿光则有“幸福食堂”。在这里的6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和社会爱心在幸福食堂汇聚,让村里的老人每顿饭仅花1元钱,就能吃上丰富的“营养餐”。同时,寿光通过在此开展餐前“半小时宣讲”、健康查体等活动,让“幸福食堂”成为传递党和政府关爱的“暖心驿站”、凝心聚魂的“红色堡垒”和新时代的“百姓之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是党和政府建在乡村的一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永国看来,包容纳新、一站多用是最优选择:“潍坊按照阵地建设‘五有’、队伍建设‘三全’等要求,高质量推进实践站所标准化建设,吸纳更多部门、更多队伍走进站所开展多种活动和多元服务,达到‘站位时代高度、拓展文明广度、厚植实践深度’等目标。”
站所如星点遍布乡村,带动文明实践呈燎原之势。截至2021年底,潍坊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文明实践所152个、文明实践站6962个,基本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在实践中,各类站所已成为乡村文明融汇之地、爱心汇聚之所、服务输出之场,也是最受农民欢迎、最让农民满意的去处。
用文明新风凝聚民心民意,全方位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古有三安聚群贤,今携百姓走康庄”“人雅家和邻里睦,心舒体健日子甜”“房前院里瓜黄菜绿,街侧村头花艳梅香”……走在潍城区众多乡村,一幅幅既通俗易懂,又满含美德道理的小对联,成了传递乡村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
潍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效治介绍,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潍城依托“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区”金字招牌,打造“对联传思想”实践品牌,以区诗词楹联学会400多名志愿者为主力军,通过主题对联研讨、征集、创作、悬挂,送对联入村,送政策入户,送文化入心,让党的声音和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基层落地落实。
“小对联里有大道理,村民读了有感触,思想有转变,民心民意凝聚了,就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三安子村党支部书记刘桂书说。如今的三安子村,已从多年的落后村变身为潍城区首个全国文明村。
文明新风凝聚民心民意,进而引发乡村蝶变,这样的故事在鸢都大地时时上演。记者在昌乐县红河镇韩家集子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看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冲锋在前,“大喇叭”里播放着鼓劲的节目,镇村干部、村庄老少齐上阵,村内外涌动着一股劲儿。“这股劲儿的背后,是村里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春风化雨、凝聚人心的作用,全方位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体现。”红河镇党委书记肖华说。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玉祥说,“潍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创新‘红色课堂’‘板凳议事’‘精准点单’‘时间银行’‘积分制管理’等活动载体,与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等结合,取得了‘提振农民精气神,助力乡村大发展’的综合效果。”
2021年开展百姓巡讲等理论宣讲活动310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146.8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7200多个;培育“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等市级以上志愿服务项目446个……文明实践传播党的声音、文明实践引领文化振兴、文明实践助力乡村建设,在鸢都乡村汇聚成凝心聚力谋振兴的时代大潮。
让文化产品发挥时代价值,培壮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家家闻丝竹、户户弄丹青”,地处沂蒙山北麓的临朐县冶源街道,是著名的“书画之乡”。辖区内的吕家楼手绘年画、北杨善剪纸历史悠久、特色浓郁。然而,时代大潮冲刷,老手艺难以走出乡野,一度面临市场无路、传承无人等窘境。
2019年,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建立,成为转折点。“一方面抓培训传承,让留守的妇女和老人走进课堂学技艺;一方面抓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根据重大节日和市场热点创作新作品,通过电商、礼品等手段打开销路。2021年,村里文化产品牛刀小试,实现年销售收入20万元,带动50多户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北杨善村党支部书记史成友说。
“作为首批全国文化模范县和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临朐素有‘小戏之乡’‘书画之乡’和‘中国观赏石之乡’等美誉。近年来,临朐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向纵深拓展,挖掘整理蓝印花布、纯手工布鞋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117项,其中已有45个项目实现了市场化开发,成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刘莹有说。
临朐之北,便是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青州是中国农民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该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擦亮“农民画之乡”品牌作为重要内容,带动更多农民学习农民画、发展农民画产业。目前,青州已建成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镇级成立农民画协会,带动从业者3万余人,年交易额4000万元以上。
“道承齐鲁、襟连海岱”的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又名“国际鸢都”“中国花都”,可见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在新时代,潍坊没有辜负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以文明实践为统领,以志愿服务为手段,以产业化开发为方向,通过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和创作开发,让众多特色资源发展成为富民文化产业。
“让文明实践站所成为特色文化传承开发的阵地,让非遗传承人、乡土文艺人才等进入志愿服务队伍,让饱含乡土气息的特色手工艺产品成为市场新宠。吕剧、茂腔、周姑戏等传统曲艺焕发新春,草编、年画、剪纸等民间技艺重现活力,滋润鸢都大地,浇灌乡村沃土。”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月杰说。
(编辑:孔雪; 责任编辑:郑富强; 终审:孙佳音)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