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济南市民巡访团副团长吴明和其他成员一起,向天下泉城新闻客户端发文,就12345热线针对济南禁放“考卷”成绩大数据说起,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为泉城禁放令点赞。
作者:吴明
市民主评议市民巡访团副团长
日前,济南市12345热线统计出的数据,4个99%瞬间爆红,成为夺人眼球的新闻热词,这是阅卷人给出卷人打出的分数,昭示禁鞭令顺应民心,符合民意,禁鞭令落地生根,赢得开门红。
12345大数据
对规定了解的占99.16%对规定支持的占99.36%对规定执行情况满意的占99.48%认为空气质量改善明显的占99.20%
禁鞭令缘何一路顺风?得益于结缘创城。是创城刷新人们思想理念,提升行为标准。
看今日文明城的济南,天蓝云白泉涌河清,明湖夜宴美轮美奂。泉城人空前团结同心同德,人们把保护生态环境当作头等大事。为了泉城蓝,为了空气优良,700万市民一致达成共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舍弃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
除夕夜,泉城静悄悄,没有了呛人的烟雾缭绕,也没有了震耳欲聋的噪音。
年初五,开门营业的商户自觉遵守禁鞭令,大街小巷依然静如除夕,道路清爽干净。禁鞭令-减轻环卫工人劳动强度,换来优良的空气质量。
这一变化引起国家级媒体高度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央广等连续发文点赞。作为一名泉城人怎能不自豪?
自进了腊月门,不管是小年,还是除夕,再到破五,还有元宵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迎来的这几次大考,济南人毫不含糊一一拿下。
回想去年年底,当时出台了禁燃令,不禁有些许担心,到底能否落在实处?能否顺利实行?
这种担心还真不是多余的,毕竟周围有不少人认为,过年不放个烟花爆竹还叫过年吗!燃放烟花爆竹可是咱中国人过年的老传统。
在黑虎泉打水就听到一位老人说:过年不放爆竹烟花还有年味吗?几千年的传统说改就改?他的话也得到了几句附和。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附和,一位陪着母亲来打水的小伙子就高声喊着:“大爷,话可不能这么说啊!这放鞭炮是个传统不假,但也得跟着需要改啊!举个例子,几年前能喝酒,现在身体不行了,医生说得少喝,咱也得为了身体把这酒给戒了不是?”
小伙子话音一落,大伙都跟着笑起来了!“小伙子,我看你行啊!话说得在理,俺这一把年纪了,也得带个好头,不放炮了!”先前扯着嗓子反对禁止燃放的大爷认可了小伙子的话。
咱济南人从来就不缺大局意识。原来反对禁止燃放地声音我在社区里听到过,后来随着宣传持续发力,电视、纸媒、网络齐上阵,禁燃令走进了千家万户,泉城市民拒绝污染,留住泉城蓝天的满腔热情被激发出来。
加上基层工作的细致深入,在广场、社区、无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冒着凌冽寒风,给市民发放宣传品,讲解禁燃令,晓以利弊。
更让人暖心的是,市民可以拿着家中存留的烟花爆竹去兑换成生活用品或是小礼物。此举受到普遍欢迎,我也是追捧者,找出去年没有放完的几个烟花,领着小孙女换回了一个小礼物。
过年期间,不论是亲朋聚会,还是拜年问候,点赞禁鞭令成为大家的共同话题:今年这个年过得可真好,耳边清净,没有影响休息,安全无隐患!
我的一位同事,她的儿子在国外,除夕夜打电话问候老人已成为规矩,但每每因为爆竹炸响而听不清楚,时断时续。而今年除夕她和儿子聊得很尽兴,她希望年年如此开心。
一位朋友是还乡店小学的老师,她说:今年过年太好了,可放心了。以前放假过年,心里总是揪揪着,老担心孩子们放鞭炮不安全。今年没了后顾之忧,真是心情舒畅过大年!
还有一位退休的老领导讲:禁放烟花爆竹很好,净化了空气,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意外伤害,为人们过年提供了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人们节俭作风,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期望把禁放持续下去,成为公民自觉行动。
环卫工人更是眉开眼笑,今年不再为追逐随风乱飞的烟花爆竹皮屑疲于奔命,看着自己清扫的路段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发自内心的说声:禁鞭令真好,市民素质真高。
禁放烟花爆竹,济南的这个年安静了,但安静不代表没有年味。年味在哪里?年味就在一家人趁着过年团团圆圆,年味就在和孩子们一起说说话,年味就在一家老老少少伴着蓝天白云出游。
禁放烟花爆竹,提高了空气质量,更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了广大人们利益,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生态环境需要,契合民心民意。
禁鞭令禁止了烟花爆竹燃放,却点燃市民热爱文明城的激情,凝聚市民的向心力,让政府的公信力爆表。
事实证明只要政府勇于担当,心里装着市民百姓,就会赢得民心,就会有更多99%!
让我们举杯为禁燃令喝彩,为市民的理解支持点赞!后创城时代,泉城人必将一路高歌刷新泉城!
作者:济南市民主评议市民巡访团副团长 吴明
市民:吕昕昕 吴昱 赵冠英 杨平安 秦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