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网2月26日讯(记者 孔雪)今天上午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委主任贾玉良在在会上表示,2019年,将牢牢抓住交通运输行业逆势突破的黄金机遇,在补短板、惠民生、强服务、增动能上下功夫,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410亿元,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
记者了解到,2019年,济南将打造“一小时”高铁生活圈!小清河复航济南段航道年内开工建设!同时,还将实现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一卡通”!干货满满的会议,透露出重磅信息!
交通枢纽建设实现新突破
围绕高质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全域一体融合,加快构建“铁陆空地水”国际国内综合交通运输通道,让速度改变生活,让济南成为通达之城。
做强铁路枢纽。全面加快推进“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开工建设郑济高铁、济莱高铁、黄台联络线项目,加快济南至滨州、济南至济宁、济南至临沂高铁项目前期工作,打造“一小时”高铁生活圈。围绕打造国际内陆港,加快推进董家铁路货运枢纽建设,完成铁路货运大北环项目。加快济南站北站房规划建设,提升济南站、济南东站高铁枢纽接驳运输功能,打造铁路枢纽新形象。
加快国际空港建设。加快济南机场北指廊建设项目,满足2200万旅客吞吐量的需要。加快推进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按照建成3条跑道、满足5000万旅客、50万吨货物吞吐量需求,高标准打造4F机场。围绕国际合作城市、产业合作、旅游热点地区,大力增开国际航线,建设对外开放航空枢纽,提升济南国际形象。
小清河复航年内开工建设
开辟水运新航道。积极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做好小清河复航济南段航道、码头建设征收拆迁、水利设施迁建等协调服务工作,年内开工建设。
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R2线、R3线建设,确保R3线一期国庆节前开通试运行、R2线明年底具备运行条件。加快全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尽快批复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为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开工创造条件。加快完善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及安全监管制度体系。
实现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一卡通”
新开3条BRT线路
打造一流品质公交。继续推进公交管理改革,推出公交运营成本核算及补贴办法,实现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一卡通”。加快城区6处公交场站建设。落实《线网优化三年行动方案》,实施公交线网滚动优化。加快推进无轨电车建设,新开通刘长山路、解放东路等BRT线路3条,新开及优化普通公交线路20条以上,积极打造高品质的BRT系统和多层次的普通公交线网体系。研究推进公交区域专营工作。推动全域公交一体化,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与章丘、长清、济阳、莱芜、钢城的公交线网联络,不断提高公共交通供给能力、覆盖水平和服务质量。
完成三项示范城市创建。全面做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公交都市创建、绿色交通城市创建各项基础工作,全力以赴迎接考核验收,努力争取三个国家级行业创建荣誉桂冠。
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 围绕加快济南都市圈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公路建设改造。
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年内确保济青高速改扩建、青兰高速平阴段2个项目共75.5公里建成通车,全面加快建设绕城大东环、济乐高速南延、济泰高速、滨莱高速、京沪高速、青兰高速莱芜钢城段等6个项目126.8公里,积极推进绕城大西环、大南环、大北环等7个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济莱快速通道项目规划研究,积极推进济莱融合发展。
加快普通国省道改扩建。持续推进普通国省道扩容改造,确保年内省道102济青线章丘绕城段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国道105平阴绕城段、省道101槐荫段、国道220长清南段等3个项目;实施国道220长清平阴界至堡子段、省道242济南莱芜界至城建段及省道332凤凰路口至西沟里段等9个大中修项目。启动国道104长清南段、国道341平阴段、国道340商河段等6个国省道建设改造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针对特需群体、薄弱环节,大力补短板、雪中送炭,着力推进交通服务城乡一体化和均等化,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交通更有温度。深入推进实施路网提档升级、自然村庄通达、路面状况改善、运输服务提升“四大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大中修1300公里,危桥改造24座,新增客运站点439个,抓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确保“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完成70%以上建设任务。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临时撤离道路建设97公里。以南部山区为重点,策划交通与旅游、与资源融合发展规划。
城市道路建设实现新突破 以优化路网、提升承载力为重点,统筹高快衔接、治堵治霾、民生需求,努力构建高效便捷路网体系。
加快片区路网建设。完成中央商务区规划1号路等6条道路、济南东站片区钢化北路等5条道路、国际医学中心片区3条道路建设,改善区域通行条件。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引爆区“两横三纵”道路建设,继续加快推进“三桥一隧”跨河通道建设,促进携河发展。加强内陆港、空港等片区道路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
继续加大快速路和主次干道建设。加快推进顺河快速路南延工程建设,年底完成地面道路部分。开工建设虞山大道、世纪大道、花园东路等城市重点道路,完成30条主次道路建设任务。启动二环北路及北绕城高速改造、工业北路东延、旅游路东延、大学路东延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综合管廊年度建设任务。加大莱芜区、钢城区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文化北路公铁立交项目建设,启动外环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改善提升辖区道路通行状况。
优化道路功能和慢行环境。继续抓好彩色样板路建设,开展城市道路检查井盖集中整治行动,改善慢车道、人行道的质量和优先条件。
交通品质提升实现新突破
聚焦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坚持标准引领,用“绣花”的功夫推进道路交通设施精心化设计、精致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提升交通品质。
提高建设标准。坚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行交通组织、道路设施、公交运营、地下空间、环境景观、施工组织一体化规划设计。加强公路设计创新,提高公路景观美化水平,积极打造观光路、生态路。
提高施工标准。以“绿色、智慧、文明、开放”为核心,制定文明施工制度,打造示范样板,力争完成全国首个《城市道路施工标准》。增强工程施工时序的科学性合理性,加快建设进度,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群众出行的影响。
提高道路管护标准。研究制定城市道路维护管理标准化制度。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养体系和“权责明晰、管理精细、行动高效”的管理机制。督导各区持续开展道路维护管理行动,强化道路、桥梁周期性维护和快速应急抢修,不断提升道路养护质量和水平。严格道路刨掘占用。研究制定城市道路刨掘管理标准化制度,坚持“夜间施工、白天通行”,严把文明施工和道路恢复质量关。提高国省道设施维护和保洁标准。
运输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
健全完善制度。以深化全市交通运输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以优化铁路大宗货物集疏运方式为重点,推动出台《济南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协调抓好组织实施。
提升铁路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铁路网络,加强同胶济铁路、瓦日等货运大通道连接,推进大型企业、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畅通铁路集疏运通道。协调建立健全灵活的运价动态调整机制,推行铁路货物运输“一口价”服务制度。
有效治理公路运输。加大国三重型柴油营运货车淘汰力度,切实加强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做好城区出租车三元催化器更换工作,加大货运、公交、出租行业新能源、清洁燃料车辆的推广应用力度,开展氢能源公交车试点工作。
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整合零散运输资源,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升运输组织效率,促进“互联网+高效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发展无车承运人、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深入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积极培育品牌企业。通过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实现全市运输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生态文明发展。
文明创建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标准建设在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助推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标准促服务提升,以文明促发展。
提高行业精神文明标准。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全面加强管理和服务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打赢交通枢纽建设攻坚战劳动竞赛”、“寻找最美的哥的姐”、“诚信执法、阳光交通”、“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文明创建标兵单位、企业和文明服务明星,提升行业的社会形象。组织开展好公交无车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推动绿色出行,创建节约机关。
提高运输服务标准。继续改善公交服务,着力在服务质量和运行环境上下功夫,让济南公交品牌擦得更亮、叫的更响。深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文明提升“十大行动”,研究制定出租汽车服务标准,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擦亮流动的“文明窗口”。加强符合我市实际的长途客运服务标准体系和考评体系的制定、完善和配套,打造文明服务的行业品牌。
提高文明单位创建标准。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工作,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巩固机关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在实现文明单位全覆盖基础上向更高水平提升。
智慧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 认真落实智慧交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泉城交通数据大脑建设为蓝图,围绕“数据采集、运行监测、决策分析、信息服务”的功能定位,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基础后提升,全面启动智慧交通“1+4+N”体系建设。
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交通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尽快实现全行业海陆空铁数据采集、汇聚、共享,为决策、管理和服务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支持。
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行业隐患排查、风险管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建设视频监控中心平台。加快接入和汇聚全行业视频监控资源,逐步建立高清视频联网监控系统,实现对全市客运场站、机场、高速公路出入口、桥梁隧道等重要场站枢纽、主要通道、交通节点和交通集散地的实时可视化监控,提高行业应急指挥调度水平。
加快行业应用系统建设。完善城市道路工地扬尘检测、道桥隧涵安全监控、运输管理、出租汽车、综合执法等行业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提升监管服务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