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网讯 (记者 王修远)“在我看来,摄影是一种巧合的艺术。”从事摄影工作近40年的杨兆军,对于摄影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摄影在具有纪录功能的同时,还是一种体现个性的艺术表达。40年摄影生涯,杨兆军走过济南寻常巷陌,游历过祖国名山大川,通过生动细腻的视角,纪录下市容风貌,流行时尚,先进典型……在林林总总、平凡真实的时光切片里,不乏他珍藏的“至美瞬间”。
“至美瞬间”,在1936年由中国摄影大师王洁之提出,意义近似于法国摄影家卡蒂埃·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瞬间”,指的是构图、光线、事件与摄影师构想、情感等所有因素都契合的完美时刻。捕捉这样的“至美瞬间”,是杨兆军乐此不疲的事情。在他“至美瞬间”里的一个个小人物,通过传神的表情、动作,无不流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一个个对于人物生动细节的定格,揭开了那些被忽视的生活瞬间,散发出城市历史的体温和余热。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杨兆军的镜头, 感悟光影40年…… 《考前》摄于1984年。高考恢复后的第八年,两位考生在济南街头专注地看书复习。 《老幼同向读书忙》摄于1989年。济南解放40周年之际,济南各单位举行庆祝活动,槐荫区图书馆工作人员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工作。 《灰姑娘》摄于1987年的蓬莱。一座正在装修的大楼下,两位女工闲暇之余的快乐瞬间。 《评说不尽心头气》摄于上世纪80年代。街头,一位老妇正与邻里聊天,心头仿佛有着说不尽的愤怒。 《动之舞》摄于上世纪80年代。槐荫区文化馆的演出活动上,动情演出的演员们。 《拍电影》摄于1990年。某电影制片厂在济南老火车站拍摄电影。 《正月里》摄于1989年。正月十五,济南段店街头的舞龙灯队伍。 《明湖图》摄于1985年。大明湖初春景色,杨兆军连去四次,在乘坐摩天轮时从空中俯拍了这一幕。这是他心头经典的“至美瞬间”:大明湖的每个空间,都恰好有游人倘佯其间,整个画面,有如俯视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图的主题,不只是湖光山色,人物亦是反映繁华盛世的主体。照片曾获省级摄影二等奖,市级摄影一等奖。 《大明湖畔文明曲》组图摄于1994年。1994年的一天,两位小伙见义勇为救起了不幸落水的游客,恰好遇见这一幕的杨兆军敏锐捕捉下了整个过程。 《母亲生日》摄于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济南十二中的学生用1999根蜡烛排列成“祖国万岁”,为新中国50华诞庆生。 《戏外万相》摄于2014年左右。大明湖畔观看演出的游人。 《彩排》摄于2017年。济南王官庄小学,学习京剧的孩子们。 《花开季节》摄于2018年。春暖花开时节,济南五龙潭的青年男女。 《教子篇》摄于2018年。济南吴家堡几百亩油菜花田,正是全家人出游的好时节。 《胸中怀日月书中找春秋》摄于2017年左右。济南一家书店街头,一对中年夫妇买到书籍后迫不及待打开查看。 《穿起黄河岁月之珠的人》摄于2017年左右。陕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岸边牵马的老人。 《扶一把》摄于2017年。志愿者赴槐荫区老年公寓进行服务活动。 《寻家》摄于2018年。为济南市百岁老人于梅拍摄照片。 杨兆军,1953年生于济南,汉族,中共党员,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济南市槐荫区文化馆馆长,槐荫区摄影家协会主席。1972年从学校走入军营,在长岛54928部队当兵,后任班长,文书和部队宣传队演员。1981年从事摄影工作,在30多年的摄影工作中,经常举办摄影培训班和讲座,并组织摄影爱好者进行创作,办摄影展览等多项活动。为槐荫区摄影工作做出一定贡献。杨兆军多幅摄影作品在省市级报刊发表,省市级摄影展入选和获奖,曾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市级特别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