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式宣传引导
建设文明一条街,落实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五化”要求,加强公益广告宣传,设立固定宣传栏,用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等内容,生动展示村居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村里以“四德工程”建设为抓手,村道德评议会、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评议,深入挖掘村内典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优秀家庭、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善行义举四德榜张榜展示,让群众耳濡目染、时时可见,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引领崇德向善的新风尚,形成人人学好人、人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多手段综合治理
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严格执行红白喜事请示报备制度。完善“一约四会”制度,会长均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乡贤担任。
组织开展乡风评议,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加强红白事管理,编制红白喜事制度,明确申请、受理、帮办等一系列流程规范,合理约定白红事的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和礼仪模式。组织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让红白事简办者有依据有底气。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的工作指导,提高其政策把握能力和为群众服务水平。
多方位贴心服务
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建设,围绕思想引领、道德教化、以文化人等,在传统节日和人生重要节点,打造节庆礼、祝福礼,在常态化活动中融入温情送关怀。推进红白事从家庭、酒店走向文明实践站,使之成为培育婚丧新风的学堂。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农村中心社区或较大的村建设农村幸福院,改扩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为群众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通过构建融洽的党群关系,让群众自觉自愿听党话跟党走,告别陋习、弘扬美德、崇尚文明。
多载体厚植文化
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突出推动移风易俗主题,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确保村规民约真正成为村民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制定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五要五不准”,设立移风易俗公示栏,引导群众弘扬节俭美德,科学理性消费。
充分发挥妇女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举办培训班并将移风易俗作为“新农村新女性新生活”培训主要内容,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编辑:姜琳1; 责任编辑:姜琳; 终审: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