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接近尾声。
对于济南来说,这是极不平凡、极具考验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轮疫情侵袭的挑战,济南坚决抓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积蓄了发展新动能,在重大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崭新答卷。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承压前行的2022年,诸多济南故事、发展亮点吸引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央媒的关注和点赞,通过一篇篇报道、一个个镜头,让世界看到了济南的最新变化。
岁末年终,让我们一起通过央媒的报道,再一次回顾这一年济南的努力、拼搏、活力与精彩。
软实力全面提升 品质之城秀外慧中
11月9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的署名文章《传承弘扬泉城文脉 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文中指出,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东部沿海经济文化大省的省会,传承城市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是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使命。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软实力”成为济南的“城市热词”之一。一年来,济南在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上的努力和成效也为外界所看见,吸引了众多央媒的关注。
打造文化新标杆
8月25日,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这一非遗盛会吸引了包括人民日报、央视、央广等多家央媒的关注和报道。
之后的9月4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头条专题报道《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中,专门介绍了济南皮影女团对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传统文化生命力,让古老光彩在现代生活中流转的故事。
除了传统文化,济南的全民阅读也吸引了不少央媒的目光。比如,济南在疫情期间积极开展线上文化活动,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5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济南图书馆开发“荐书小程序”的相关做法。通过“荐书小程序”,市民坐在家中就可以在图书馆网借中心选择想看的图书,邮政配送由政府买单。7月17日,新华社也播发了文章《济南: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城市软实力》。文中指出,济南市以建设“泉城书房”为引擎,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全民阅读,打造齐鲁文化新标杆,为强省会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2022年,济南积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亮点频现。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城子崖、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和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明府城、老商埠、明水古城保护利用有序展开,“书香泉城”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2.1亿元,增长13.3%,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11.9、9.8个百分点。
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济南还提出全面推进信仰坚定的红色之城、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美美与共的温暖之城等“十大之城”建设。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济南连续四年位列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第一名,城市文明底色愈加鲜亮。
对此,《光明日报》9月8日文章《山东济南:提升文明坐标 引领美好风尚》中表示,如今的济南,凡人善举、行善如流成为城市新风尚,济南的城市软实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让泉城市民的幸福美好触手可及。
文化是城市精神的传承与根脉,提升城市软实力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必由路径。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强省会是综合实力强,综合实力强不仅仅是硬实力还有软实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今天的济南,正朝着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目标加速前行。
营商环境再优化
软实力是个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文化力量,更包含着营商环境、城市品质、影响力、美誉度等各方面。
2022年,济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市宜业程度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零材料”申报;惠企政策一口办理、免申即享,惠及企业50多万家;政务办公一网协同、异地通办,改革热度指数排名省会城市第1位、营商环境评价居全国第9位,释放出更多发展红利和民生便利。
济南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实践也吸引了央媒广泛关注。11月24日,央视《新闻1+1》聚焦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对济南通过金融改革助力科创企业发展的做法进行报道;10月26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也刊发文章,解读济南建设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做法。文中表示,近30年资本市场发展的洗礼,成就了这座城市的另一番景致。未来,济南将努力打造全国科创金融领域改革发展“风向标”城市。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济南以实际行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6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点赞济南高新区积极作为,助力中小外贸企业“集体出海”。8月7日,央视《朝闻天下》聚焦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构建文化贸易产业全链条服务体系的相关做法。11月13日,《经济参考报》点赞济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2年1—10月,济南市属国企实现营业收入1398.59亿元、增长7.5%,国企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面对疫情,济南全力帮企纾困、助力发展。5月31日,新华社播发文章《硬核帮扶“补气血” 精准纾困“通经络”》,聚焦济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6月9日,央视《朝闻天下》以《困境突围主动出击 多措并举助企纾困》为题,对济南多措并举助企纾困,全力以赴稳生产、保供应进行了报道;11月10日,《朝闻天下》再次聚焦济南积极借力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餐饮业数字化转型的做法。
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也让济南成为全球企业投资发展的“沃土”。目前,济南全市市场主体达149.2万户、同比增长4.8%。
城市品质“看得见”
不仅宜业,今天的济南也更加宜居宜游,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更优美,优良的城市品质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2022年,济南生态环境持续优化,1-10月PM2.5浓度同比改善10.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5.5%,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中前进15个位次; 21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实现100%达标,水质指数全省第一。趵突泉连续喷涌19年,5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达1128个,绿道达1159公里,“千泉之城”“千园之城”“千廊之城”实至名归。
这一年,济南的生态与城市之美也屡屡为央媒所关注。通过央媒的报道,一座品质之城展现在世界面前。
9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大美中国”专栏走进山东,济南中央商务区、趵突泉景区亮相荧屏,全面展示泉城魅力。在国庆节期间,济南泉水美景更是多次登上央视。其中,10月2日,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播出《山河锦绣·山东济南 大明湖夜景唯美 一城山色半城湖》;同一天,央视特别节目《江河奔腾看中国》以《建设生态廊道 打造城市绿轴》为题,聚焦黄河济南段绿色生态秀丽画卷;10月7日,打破57年来最高地下水位纪录的趵突泉再次亮相《新闻联播》,展现了天下泉城独特魅力。
6月6日,新华社刊发文章《济南:变身“千园之城”》,聚焦济南山体绿化提升和山体公园建设。6月22日,新华社再次刊发长篇报道《从鱼虾绝迹到水清鱼跃》,点赞济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污染治理的显著成效。
此外,4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让居住消费绿意更浓》,点赞济南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注重节能环保的改造,使得供暖季有效节约能耗,群众居住品质得到明显提升的做法。
从文化之美到生态之美,从营商环境到城市品质,一幅幅美丽画卷正在济南这片1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渐次铺展,共同组成了济南引以为傲的城市软实力,也让这座城市更富魅力、更具品质。
(编辑:杨思思; 责任编辑:姜琳; 终审: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