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高发期,叠加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就医需求,济南市120院前急救车组任务量急剧增加,面对高负荷工作,急救车组人员顶住压力,24小时分秒必争,拼尽全力抢救每一位患者。
提着一股劲!
急救车组人员连轴运转
记者见到济南市急救中心直属急救站住院医师周林浩时,他刚刚结束上一个任务,周林浩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们加密班次,保障急救,不少人是带病上岗。急救电话一旦响起,就是对生命的托付,大家都毫不松懈。
“特殊时期大家互帮互助,顶不住了其他同事就主动顶上,最高纪录是有人连续工作了48小时。”周林浩说,下了班之后,他就直接在急救站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着了。
“一些患者居住在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有的患者需要用担架,转运的过程中急救车组人员就3个人一起上,让体力差的人抬轻的那边,尽量保持平稳,用最快的速度把病人转运到救护车上。”周林浩说,“抢救的时候大家都提着一股劲,有时候等交接给医院才感觉到近乎虚脱。”
在急救站办公室,记者看到成箱的方便面,周林浩说,这段时间,大家吃饭被出任务打断是常有的事,体力消耗又大,尤其是到了凌晨,又困又饿,就吃点泡面补充体力。
呼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接到任务时以最快速度出发,尽早到达患者身边,为急救争取时间,这便是院前急救车组人员的日常。
医生的使命!
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患者
为了缓解院前急救车组工作的压力,近日,山东健康集团、各大医疗机构集结119名医护人员,充实到急救医生、护士队伍中来,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济南支队集结83名消防员用于充实急救车司机团队,投入到急救工作中。
骨科医生赵伟明是12月21日到济南院前急救队伍报到的,当天晚上就接到了急救任务,火速投身一线。这段时间,他放下了小家,冲到了最需要自己的地方。“这是作为一个医生的使命。”赵伟明说。
让赵伟明印象最深刻的是26日晚上,他连续转运救治了两名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对患者不间断地进行心肺复苏,这对医护人员的体力是很大的考验。
“等送到医院,防护服下从头到脚都被汗浸湿了,感觉自己手发抖,双腿无力。”赵伟明回忆。
为了争分夺秒,路途上急救车驾驶员们也铆足全力。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济南支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心站长助理张家龙说,“我们来的消防员都是开消防车的司机,平时也参与救援工作,工作性质是一样的。来到这里后,经过培训,熟悉急救车辆、担架车使用,再学习一些急救知识后就上岗了。”
作为消防员,他们对与时间赛跑的事情早已熟悉,哪里有需要,他们便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哪里。
(编辑:潘姣; 责任编辑:姜琳; 终审: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