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南积极推进5G、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相融合,持续拓展数字化、智慧化的农业应用场景,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码赋能”。
近期,济南持续高温,给大棚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不小挑战。在莱芜区杨庄镇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的蓝莓种植大棚里,农艺师们正在调整运行参数,以增加自动喷淋频次。
济南科百数字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农艺师谢斌介绍,之前温度调控模型主要通过空气温度和叶片温度这两个参数驱动雾喷系统运行,但是因为最近持续的高温天气,系统发出预警,提示需要加强降温,所以在模型基础上,引进一个叶片湿度的数据,通过数据变化来增加喷淋频次,从而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发出预警,实现自主优化,打造作物最佳生长环境,是我市首家5G智慧农业园区的核心亮点之一。
以遍布园区的各类传感器所收集到的海量数据为底座,园区打造形成了一个集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指令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物联网,通过智慧“大脑”的高频运转,实现对作物生长各环节的高效管理。
济南科百数字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园区管理中心总经理曹耀鹏介绍,这套5G物联网系统应用以来可在园区生产管理中节约人工成本40%以上,节约农药化肥50%以上,生产管理效率更是可以大幅提升,一个农艺师可以跨区域管理多个农业园区。
让人欣喜的是,通过5G+物联网技术的加持,园区实现了作物生长所需环境的精准调节和所需养分的精准供给。一批曾经在北方难觅踪影的南方水果,也在济南安了家。
济南科百数字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园区管理中心总经理曹耀鹏告诉记者,种植的葡萄、蓝莓等作物达到丰产期的时间从传统种植方式的3-4年可以缩短至现在的1-2年,除此之外,像莲雾、番木瓜等这些高附加值、种植难度很大的南方热带水果也得以引进到位于北方的农业园区,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实现优质高产,亩均年产值能达到10万元以上。
济南市莱芜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艾一抒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数字农业工作力度,依托9家智慧农业应用基地重点打造智慧农业业态,带动周边农业基地进行智慧农业示范推广,积极推动5G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拓展,持续打造智慧农业新样板。
实际上,新技术的应用,远远不止设施农业。眼下,大田种植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智慧应用场景。在起步区太平街道的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工作人员正在安装水肥监测传感器。
济南城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农业项目负责人孔凯告诉记者,整个园区装了控制设备是592套,监测设备是992套,现在都安装完成了,大数据的平台也都搭建完成了,数据显示都没有问题了。等服务中心全部装修完毕,装上大屏和沙盘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大概8月30日全部完成。
遍布田间的各类传感器和5G物联网控制设备,让这里的玉米、小麦、大豆等大田作物也得以实现智慧化管理。
这个项目是济南粮食增产减损的示范项目,规划面积约1万亩,植入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探索建立从种子选育到生产管理、从收获到储藏的全环节粮食增产减损模式。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经济发展部部长助理苏兴方告诉记者,目前万亩示范区种植、道路、林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智能监测、传感等智慧管控设施已全部完成,智慧烘干仓储、综合服务中心等正在收尾,到2025年建成并实现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数字化管控、节水减肥绿色防控,全程增产减损技术“四个国内领先”。
近年来,济南持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加速融合,目前,全市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总量已达59家,涌现出了安信种苗、济南科百等一批省级农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优秀案例,有力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生动的“济南样本”。
(编辑:常振燕; 责任编辑:曲萧琳; 终审:郑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