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目让我又爱又恨,爱是这个节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恨是因为它确实让我们承受了很大舆论的压力。”参加过电视问政节目的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杨勇坦言。电视问政除了让领导干部红红脸、出出汗,在倒逼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效率方面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年砥砺前行,600期节目麻辣开问,1.5万余件问题件件有回音。2019年“直面问题,践行承诺”电视问政直播将再次出发。
打造关注民生的融媒体
建问政“云”平台
由济南市委、市政府主办,济南市纪委、市委宣传部承办,济南广播电视台协办的一档大型电视政务访谈栏目《作风监督面对面》,创办于2007年8月,自2015年7月推出“直面问题,践行承诺”电视问政直播,每场节目由播放暗访短片、市民代表面对面提问、接听场外热线、第二现场视频直播连线、回答网友问题等环节组成。如今作风监督面对面不仅仅是一档栏目,更是一个重视民生、关注作风的融媒体平台,栏目整合了各类行政资源,畅通了多条发现问题渠道,融合了多种媒介传播手段,实现了强强联手,形成了监督合力,成为济南市问政“云”平台。
2018年12月,济南市电视问政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主任任副组长,人大、政协、组织部等近20个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该问政平台进一步成为常态化、近距离、可视化日常监督,推动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武器。2019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高度肯定了电视问政,这是电视问政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外,济南电视问政的做法也被得以在全省推广。
从录播到直播的转变体现了与时俱进,济南市成立电视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则让栏目定位更高。山东大学政管学院教授于萍认为:“电视问政领导小组的成立,是栏目的一个重要节点,体现了栏目高导向,制度严、落实到位,这是电视问政非常明确的信号。另外更多的体现了多元参与共治格局的建立。”
一问到底抓实干
1.5万余件问题件件有回音
关注民生热点,聚焦工作难点,突出监督重点。《作风监督面对面》分直播和录播两种形态,其中直播节目时长120分钟,每年上、下半年各一个直播季,每季五至六期节目。其余为录播,每周一期,长度60分钟。这种录播直播结合、全年全覆盖且节目体量庞大的播出模式在国内业界几乎是绝无仅有。节目开播以来已经600多期,反映主要问题1.5万余件,做到件件有回音。
2016年4月24日,《作风监督面对面》曝光了平阴县锦水河长年被垃圾和县城废水严重污染。“电视问政后,县委县政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抓紧治理。”2017年6月18日,节目又一次追踪此事,时任平阴县县长焦卫星再次承诺利用3年时间整改完毕。据悉,锦水河河道整治总投资达26个亿,2019年6月份治理工程完成。
“每次上节目后,都能收到亲朋好友打来的电话,这说明老百姓真的很关注。”历下区副区长石永先说,电视问政完善了监督体系,改变了机关工作人员的作风。
对于节目中曝光的瓶颈路、交通拥堵问题,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杨勇介绍,“瓶颈路是老百姓吐槽最多的话题之一,对于节目中曝光的断头路,前年我们打通了27条,去年打通了28条,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一共打通100多条,作为交通部门我们责无旁贷。”谈及对电视问政节目的观点和看法,杨勇坦言,“我对这个节目也是爱恨交织,爱是这个节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恨是因为它确实让我们承受了很大舆论的压力。”
为了提升电视问政成效、做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2019年首季电视直播问政期间推出电视问政衍生节目《问政再问》,聚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将每期电视问政呈现出的问题及栏目组搜集察访的新闻线索集中整合,进行后续性、连续性、深度跟踪报道,实现舆论监督的常态化。
“节目能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咱们一问到底真抓实干,一诺千金狠抓落实。抓住问题就不放,天下泉城新闻客户端和当天晚上的济南新闻频道就有反馈。”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系系主任、教授袁曙光认为,栏目以民生为出发点,环境乱、经商难、子女就学难、出门堵,这都是市民关心的问题,所以最能赢得民心。“希望栏目继续保持特色,继续关注民生。”
专家点赞
建言代表性问题可形成制度成果
2019年《作风监督面对面》再出发,在选题开拓了更多资源,22个重点任务指挥部进行沟通,采取专题座谈和收集材料等形式,找出阻碍工作推进的症结点,梳理重点选题。召开营商环境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目前已举办四场,收获大量信息。与市纪委各执纪监督室、审查调查室、信访室等部门密切衔接,搜集作风类线索。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政协机关积极对接,从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中查寻问题线索。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对接,搜集市民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各区县最具代表性的问题,重点是长期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的问题。
问政触角进一步延伸,在各区县设立问政分会场,各区县分会场画面不定时切入直播中,确实需要基层干部回答的问题,将通过5G连线的方式导入。在全市基层社区建立50个电视问政市民联络站,建立电视问政社区微信群,方便与群众互动交流。
“一问到底,一诺千金,不是问一问,而是追踪,件件有回音,很多得到解决,对干部的作风起到促进作用。”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点赞栏目,“从选题到节目安排有一定的紧张感,在节目现场能牵动观众的反映,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目的,我参加了几次直播节目,觉得紧张度可以。”对于栏目下一步的发展,董彦岭认为,选题可以从民生层面延伸到营商层面,其次从时间层面延伸到制度层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代表性问题,最好能形成制度成果。”
“一个节目有持久的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还是选题,切中了群众关心的热点痛点问题,而且我们已经做成济南市甚至更大一个领域里面,最不怕丢丑,最不怕揭短的节目,这才能够解决多年来悬而未解的问题。”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冯威高度评价栏目,同时认为,“选题可以分为两类,其中历史遗留问题、个别出现的问题,但是普遍意义不强,需要特事特办。另外一类选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够引领制度创新的选题,两类选题应该有机结合,释放节目的监督效应和引领效应。群众的期待在节目反映出来,让我们成为更具创新精神的城市。”
掌上问政来了
突破时间、地点限制
在2019年首季电视问政直播季到来之际,济南“掌上问政”平台在天下泉城客户端、叮咚FM上线发布。
这一平台,构建起了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的掌上互动系统。济南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委副主任赵玉海在参加发布仪式时表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受众在哪里,舆论工作的阵地就在哪里,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济南市“掌上问政”平台,就是借助媒体融合发展拓展舆论监督渠道的一个具体举措,掌上问政平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跟党委、政府部门和窗口单位对话,构建起了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的掌上互动系统。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掌上问政平台考核结果将纳入全市民主评议媒体监督问政考核体系。
记者: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