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济南党政两位一把手接连带队“南下”。
官方报道显示,2月20日至22日,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带队赴深圳市,走访企业洽谈招商合作项目,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
在此之前,2月14日至16日,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率考察团到苏州市学习考察。
值得注意的是,2月17日—20日上午,济南举行了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刘强、于海田均参加了活动。
仅从日程安排上,已能感受到紧锣密鼓的节奏。市委书记、市长为何挤出时间“南下”?此举又释放出哪些信号?
1
先来看两次考察活动。虽然都是“南下”考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深圳,刘强走访了平安集团、深圳证券交易所、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比亚迪、中信泰富与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此外,还深入考察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城市更新、文创产业等情况。
在苏州,于海田带队学习考察工业发展、园区建设、产业转型、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与苏州就深化两地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等方面进行对接沟通。
不难看出,在深圳是以走访企业为重点,而在苏州则是以学习考察以及探讨深化交流合作为主。
但不管是走访企业还是考察城市,其实目的只有一个——推动济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
2
在深圳走访企业,是因为深圳的企业力量真的很强。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43家,总量达2.3万家。而截至目前,山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2.6万家——深圳一市差不多比肩山东全省。
另外,深圳企业科技创新动能强劲,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了94.0%。在深圳,更是集聚了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
另外重要的一点,济南与深圳企业的合作近年来日益增多。
以比亚迪为例,目前已在济南起步区设立了新能源汽车工业园,同时比亚迪还把自己的拳头产品“刀片电池”放在了济南。去年7月16日,济南弗迪电池项目启动通线。此外,济南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也已成立。
此次,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坪山工业园,刘强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在济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对接。
此外,作为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济南在科创金融方面动作频频,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刘强与理事长陈华平等就推动济南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等进行交流,希望深圳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充实山东服务基地力量,继续支持济南企业发展。
可以发现,此次济南市委书记刘强登门拜访深圳企业的针对性较强,即以充分的诚意和努力,推动在现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
正如刘强所说,欢迎广大企业投资济南,在科技创新、科创金融、新能源、基础设施、医疗康养等领域加大投资合作力度。济南市将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发展、项目推进创造良好环境。
对此,深圳企业当场回应:抓住难得机遇,充分发挥优势,不断深化拓展合作领域,推动合作项目取得更大突破和成效,与济南实现共赢发展。
3
对于济南考察团赴苏州,有媒体称之为“万亿城市”赴“两万亿城市”考察学习。
《新京报》“新京智库”评论表示,济南、苏州的互动,除了“万亿城市”向“两万亿城市”对标学习之外,还折射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那就是城市发展正在从竞争走向竞合。
作为国内首个晋级“两万亿俱乐部”的地级市,苏州近年来发展迅速,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产城融合、古城保护等领域的先进理念思路和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在考察归来连夜召开的座谈会上,于海田表示,此次到苏州学习考察,既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之行,也是一次寻标对标、加压奋进之行。要自觉对标先进,清醒认识差距,找准努力方向,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跑出省会发展的“加速度”。
另一方面,济南跻身“万亿俱乐部”之后,综合实力也在加速提升,在2021年全国城市综合实力20强榜单中位居第18位,连续3年实现位次前移。
济南与苏州无论在产业结构还是人文历史上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加之近年来两地交流日益深入,此次两个城市之间的互动,除了学习考察之外,推动产业协同互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更显重大。
正如于海田在与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会见时所言,希望两地进一步加强交流,增进互学互鉴,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交流合作,推动形成更多互利共赢的发展成果,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4
自今年开局以来,外界已能感觉到济南的紧迫感。
从项目突破年动员大会到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从与北京大学“强强联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南下取经”、对接企业,这座城市加快发展、拥抱未来的主动性日益凸显。
在拼经济成为主流之后,不管是对标先进还是项目突破,抑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都“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如今,济南拿出来百分之百的精神与干劲,拼经济、拼未来。未来还会拿出哪些大动作,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王月华; 责任编辑:杨秉鑫; 终审: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