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相伴成长 “夜谈”引领前行
济南市委组织部首场“海右星光夜谈”开讲
打造“永不落幕的学习论坛”
从“学习吧,青年!”在青年干部中蔚然成风,到《海右学习教案》丛书成为各级干部争相阅读书目,再到“让学习占领‘八小时之外’”成为省会组工干部的自觉要求,学习的主旋律已在泉城济南奏响。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时,很多人或已结束一天的工作,奔赴在回家的路上;或漫步于大明湖畔、千佛山前、趵突泉边,走走停停,感受春天的气息。然而,在龙奥大厦G1005会议室,一场提振精神、提升素养、提高能力的“学习论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这便是济南市委组织部精心组织、倾情打造的“海右星光夜谈”。
“我们是星光,灿烂属于你我的战场;我们是星光,无怨无悔的发亮;我们是星光,哪怕只有一点点光亮,也全部给你把这条路打亮……”在著名歌手孙楠《星光》悠扬的旋律中,首场“海右星光夜谈”于3月10日晚拉开帷幕。参加活动的,既有市委组织部部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又有部机关年轻干部;既有区县组织部门的连线收听收看,又有人才社团组织——济南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的踊跃加入。
以“海右”之名 倡好学之风
说到“海右”,想必泉城人早已耳熟能详。唐天宝年间,杜甫来山东探亲,所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生动流畅、情真意切,尤其是“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更是对济南人文沉淀的经典注脚。如今,岁月辗转、时代变迁,“海右”系列正成为济南组织工作的品牌。“海右星光夜谈”活动以“海右”为名,既是打造“海右”工作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契合“以学促干、以学成才”的活动初衷,同时寄望通过这个学习论坛,帮助广大年轻组工干部克服本领恐慌,尽快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干部,也能成为“海右名士”。
同样,“星光”也有多层寓意:一是政治寓意,代表信仰。看到星光,会让我们想到五星红旗、想到五角星,进而想到我们从事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我们就有了信心,就会充满力量、充满感动。二是精神寓意,代表信念。“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光不负赶路人”,星星代表希望,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心怀理想信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持续充电,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三是行动寓意,代表传播。“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举办论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思想碰撞,互相交流启发,共同学习进步,让精神和知识如星光般向周围传递,实现由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学习,带动一个群体、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乃至一个地方的学习。
“夜谈”,有一个成语叫“秉烛夜谈”,秉烛夜谈的前提是大家必须是志同道合的同事和战友。这个词分开来看,“夜”指夜晚,泛指工作之外的时间,寓意要让学习成为“八小时之外”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生活方式;“谈”指漫谈,主要是在工作之后相对自由、融洽、宽松的时间,大家坐在一起,彼此畅意抒怀、碰撞思想、头脑风暴,共同学习、成长、进步。
在首期“海右星光夜谈”活动中,谈及名字由来时,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如是说。
星光话人才 携手同提升
“何为新时代”“人才的定义是什么”“人才是如何分类的”“人才管理的内涵是什么”“人才管理的实践内容有哪几个方面”……在首期“海右星光夜谈”上,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全球战略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唐贵瑶教授,正在给大家讲授第一课《新时代人才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跟随着唐教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内涵丰富的精彩授课,在场的组工干部对新时代人才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加系统、深刻的认知。
“海右星光夜谈”,着眼有效提升部机关年轻干部专业素养,开阔干部眼界思路,旨在充分利用干部的业余时间,针对干部能力短板和个性需求,定制学习套餐,通过定期邀请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干部人才,讲授前沿知识,分析大局大势,交流成长体悟,进行头脑风暴,进一步扩大干部知识面,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干部前瞻预判、实战实操、有效落实能力,更好地服务全市中心大局。
掀头脑风暴 燃思维火花
“人才工作的痛点是什么”,面对唐教授现场抛出的这一问题,大家立足实际,深入思考,热切交流工作中的困惑,“新时代人才工作点多面广,大到制定人才宏观政策,小到服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如何找准做好人才工作的发力点”“济南市高校众多,教育资源丰厚,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综合优势,实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正在进行的,正是“海右星光夜谈”的“头脑风暴”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大家摆问题、亮目标、谈思路、列举措,思维火花在相互交流中激荡迸发,工作难题在畅怀漫谈中寻到了答案……
如何让“海右星光夜谈”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据了解,该活动已定位为系列活动,原则上每周至少举办1期,根据活动内容,灵活确定活动地点,既可以放在机关单位,也可以搬到乡村社区,还可以走进人才企业,打造流动的“永不落幕的学习论坛”。
开讲前,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王玉跃同志代表市委组织部向唐贵瑶教授颁发了“海右名师”聘书。
(编辑:马裕舒; 责任编辑:曲萧琳; 终审:郑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