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项目融资难、融资贵,农业抵押物缺乏、农业担保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农业信贷担保作为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的延伸,正成为破解“三农”融资难题的重要创新。
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是全国首家累计担保突破千亿大关的省级农担公司。截至2022年末,山东农担累计为全省“三农”领域提供担保贷款1328.5亿元,较2021年年末增长55%,扶持了全省23万户农业经营主体,累保金额占全国近1/8。2022年,公司新增472.4亿元、在保606.15亿元,均占全国1/6,新增、在保、累保金额、资产增值保值率、国担再担保分险比例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聚焦粮食安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农担优化完善“农耕贷”“沿黄粮食规模种植贷”等系列产品,将亩均大豆授信标准由1400元提高到1680元,助力大豆油料扩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动滩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聚焦种业振兴,优化完善“大豆种业”“蔬菜种业”等产业集群、产品方案,联合山东种业集团开发种业产业链方案,支持小麦良种繁育;积极开发渤海黑驴、单县青山羊担保方案,帮助保护本地种质资源。
截至2022年末,山东农担累计为全省2.7万户种粮大户提供担保贷款98.9亿元,覆盖种植面积600多万亩,全年粮食种植新增担保42亿元,同比增长17%;累计支持良种繁育、种子购销及地方种质资源保护担保贷款2633户、金额17.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农担融入农业场景,积极引导产业提质增效。截至2022年末,公司386个担保服务方案已覆盖全省绝大部分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沿黄牛肉、沿黄小麦、鲁北肉羊、海水养殖等一大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超过10亿元。
在山东,凭“四星以上党支部”“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产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等要素,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就能贷款,不用再去够“上年度经营额500万”“抵质押物”等原本够不到的门槛。这项“强村贷”优化方案,有效解决合作社规模较小、抵押资产不足问题,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引领农业传统授信规则由“看资产、看流水、看押品”向“看人、看事、看发展”转变,科学匹配担保期限,满足农民融资需求,切实为农民增信、为银行分险、为乡村振兴赋能。截至2022年末,已发放“强村贷”19.7亿元,支持了2395家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
在“强村贷”基础上,山东农担构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政策性工具+金融科技+现代农业”的大田托管生态平台,支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实现产业、资金闭环的“双闭环”管理,自动生成可信数据,杜绝了担保贷款被挪用的代偿风险,保障资金分配高效、管理安全,真正实现了“用钱不见钱”。对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来说,可以通过政策性担保贷款获取启动资金支持,整合盘活边角地块获取约7%—10%增种面积收益,通过收入要素分配获得40%—50%种植盈余分红,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就农户而言,在一亩600—800元的土地流转保底收益外,还可按20%—30%比例额外获得每亩200—300元的分红,托管后放心外出务工,拓宽创收渠道。截至2022年末,“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已累计注册村集体693家,收集土地信息65万亩,为167个村集体发放贷款20345.29万元。
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山东农担为农业经营主体搭建了7*24小时不打烊的“客户直通”在线服务平台,通过规模化聚集高质量客户推动银行抢单,强化客户主动权,实现利率优惠、让利于民,并充分运用证照识别、电子签章等金融科技技术提升办理的便捷性、高效性和精准性。平台累计获客1.5万笔、金额128亿元,银行接单1.06万笔,金额85.3亿元,放款金额41.26亿,撮合成功率高达82%。同时,公司以数据收集、治理、应用为突破口,开发“名单制”数据采集系统,为管理中心、办事处和乡镇工作站提供常态化的数据采集综合管理平台,现已采集数据376.29万条、涉及227.25万户经营主体。
(编辑:付姿乔; 责任编辑:杨秉鑫; 终审: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