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孟祥斌在浙江金华纵身一跃,舍己救人,用辉煌的陨落挽回一位女青年生命,感动世人;
14年后,在孟祥斌的家乡德州市齐河县,两位青年跳入漆黑排水沟,再度上演了一段勇救落水者的佳话。
这次跳水救人的赵虎和徐兴清是齐河县的两位平凡百姓,却像他们那位传奇的老乡孟祥斌一样做出不平凡的英雄壮举。“祥斌精神”何以传承生生不息?面对落水儿童,他们奋不顾身挽救生命,用行动传承精神,足以证明“祥斌精神烙在一代代齐河人心中!”
事件回顾:面对落水儿童,他们纵身一跃
“救命啊,救救我家孩子!”9月14日下午5时30分许,正在自己工厂门口的赵虎突然听到了几声慌乱的求救声,他迅速跑了过去,只见一名女子正大声哭喊着。得知一名3岁儿童不慎落水后,赵虎急忙从落水口望下去寻找男童身影。由于排水沟里的污水很是湍急,担心孩子被冲得更远,赵虎一口气向下游跑了20米,撬开一块水泥盖板,想都没想就跳了下去。
赵虎(右)与徐兴清(左)回忆救援现场
虽然赵虎会游泳,但排水沟下面的情况仍出乎他的意料。排水沟里漆黑一片,他叫人去工厂拿来手电筒,在排水沟上方帮忙打着光,仍视野不佳;水很深,直接没过了赵虎的头顶,水底是淤泥,一不小心就容易陷进去。另外,排水沟空气流动性较差,赵虎感到呼吸困难,不一会儿就开始头晕。他咬了咬牙继续坚持,在污水中摸索着。
此时,接孩子放学路过的徐兴清从男童落水口跳了下去,与赵虎两人一个从东向西,一个从西向东“双面夹击”。水越来越深,没走几步,水就到了徐兴清的嘴巴处,不会游泳的他呛了几口臭水,只能仰着脸,在黑暗中寻找着男童的身影……终于,在距离落水处七八米的地方找到了男童。
两人合力将男童托举上岸后,已经没有了任何力气,只能靠别人把自己拉回岸上。赵虎刚上来就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徐兴清直接躺在了地上,一直躺了三四分钟,却全然不知自己的胳膊、膝盖、大腿等部分已被划伤。
救人英雄:被“祥斌精神”深深感染
众所周知,刘桥镇正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的家乡。赵虎和徐兴清两位的义举是偶然,还是一种文化必然?
9月24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家住桑园赵村的赵虎,距离祥斌精神教育基地展厅仅300米,而家住刘桥镇孟店村的徐兴清与孟祥斌更是实打实的老乡。
赵虎为人忠厚老实,在桑园赵村经营着石材生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在村里捐款、献爱心之举时常发生。“我有时还会到祥斌精神教育基地展厅参观,感受祥斌精神,他的事迹早已熟记于心了。”赵虎望着不远处的展厅说道。
两位素不相识的男子因一场救援成了好兄弟
“孟祥斌舍己救人事件发生时,那年我18岁,正是树立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说到这,徐兴清眼中露出些许坚定,“从那之后,我便被这种精神深深感染。”
“当时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来不及想,稍有犹豫孩子的生命可能就没了。现在想想还觉得后怕,可我当时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就一心想着救孩子。”在公司担任安全员的徐兴清回忆起当时救人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
精神传承:“祥斌精神”烙在一代代心中
面对记者采访,徐兴清一个劲儿地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村民,只是做了一件我应该做的事而已。”
据徐兴清介绍,两年前他曾在距离救人现场四五百米远处开过一家快餐餐馆,一日三餐每到饭点,一些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到店里。“有三位流浪汉成了餐馆的常客,年龄最大的有着87岁高龄,我就把他们当爷爷看待。”就这样,他每天都在做着善事。寒冬中,他成了这几位流浪老人在这个城市里的依靠。
餐馆因疫情关闭后,徐兴清那颗善心也没闲着,报名参加了刘桥镇志愿服务队,平日放假会去服务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自己家也有老人,自己最后也会成为老人,我能做一点儿是一点儿吧。”徐兴清虽不善言谈,但说得很是实在。
两人被授予“德州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14年来,“祥斌精神”薪火相续、砥砺传承,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蔚为大观的大义齐河品牌,形成了一种红色文化的软实力。在“祥斌精神”的感召下,一大批像孟祥斌这样的英雄模范纷纷涌现。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祥斌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前赴后继,薪火相传,沉淀为齐河精神层面的正能量,形成了“英雄引领风尚、好人层出不穷”的大义齐河现象,“大义齐河”已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闪亮的地域道德名片。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