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真牛,做就做第一。”在举世关注的北京冬奥会上,山东再次展现了一个大省的实力与担当。从运动员穿着的服饰到运送运动员的冬奥列车、为运动员提供打蜡服务的雪蜡车,从台前到幕后,到处闪耀着山东元素。
近年来,山东致力于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绩。山东尝到了创新的甜头,把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2年山东省工作动员大会把“创新”作为首要主题词,提出了涵盖科技研发、人才引育、营商环境、数字变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十大创新”。
这个一向以稳重著称的省份把创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被“变形金刚”暴露的创新实力
一台雪蜡车再次刷新了山东制造的美名。
什么是雪蜡车?
雪蜡车,顾名思义,就是给滑雪板打蜡的车。因为要在零下20度以下的超低温工作,还要根据雪地的湿度、雪场的环境选择不同的雪蜡类型和抛光方式,对工作环境要求十分严苛。而在竞争激烈的奥运赛场,有雪蜡车随时为运动员提供打蜡服务又显得尤为重要。山东研发制造的这台雪蜡车,车厢整体呈红色,犹如炫酷的“变形金刚”,有效使用面积达到92.5平方米,可供6名打蜡师同时为雪板打蜡。是目前已知全球空间最大、功能最全的雪蜡车。
这么厉害,能看看图片吗?
本届冬奥会决定为运动员提供雪蜡车,并将自主研发国产雪蜡车的任务交给了山东。长期以来,雪蜡车核心技术一直被冰雪运动发达国家垄断封锁,且技术难度极高,全球在用雪蜡车也不超过10台。
在没有图纸,没有实物参照,也没有技术指导的前提下,靠自行摸索研发雪蜡车,有多难不言而喻。
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即使艰巨也只能一往无前。2020年11月,接到研发雪蜡车任务后,山东省动员了重点实验室、高校、企业等科研力量,组建了1000多人的研发队伍,日以继夜,发起了技术攻关。最终在去年的9月份,圆满完成研发任务,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雪蜡车在山东顺利完成下线,交付给了国家体育总局。
研发雪蜡车山东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不但实现了“中国首创、世界一流、完全国产化”目标,而且多项技术参数、性能远超国际先进水平。不仅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称赞,也被国外打蜡师认可:这是我见过最好的雪蜡车!山东这速度也太惊人了!
要知道,即便是普通车辆的研发、生产周期也不少于两年。
山东竟然能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雪蜡车的自主研发,这背后的科创实力真是让人不容小觑。难怪网友们评价:山东真牛,做就做第一!
山东确实真牛!山东的“牛”,牛在完备的产业链和雄厚的工业实力。根据联合国公布的41个工业大类分类,山东是全国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这一独特优势在雪蜡车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潍柴提供了氢燃料电池,山东体育产业集团配备了公共卫生防疫消杀一体机、划船滑雪训练器等高端智能化设备,海尔则从房车交互设计、新风系统及空调设备等三大方面进行技术研发攻关。
△京张高铁冬奥列车。山东还表现出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没有实力何谈创新,不能创新又怎能完成研发雪蜡车这样光荣艰巨的任务?数据显示,雪蜡车研发中,山东申报了包括21项发明专利在内的81项专利、24项技术突破。
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除了雪蜡车,在此次冬奥会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也都能找到山东元素。迪尚集团参与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场服饰的研制,使用的面料既舒适又保暖;金猴集团为礼宾靴研发了具有自发热功能的石墨烯和超级纤维。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为冬奥会量身定制了冬奥列车,实现了350公里时速自动驾驶,发车、运行、停车、车门全自动开闭,各类故障精准预测......
这就是山东科技创新实力的真实写照。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这一地区的发展活力。在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社会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1年1-11月,山东全省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6.1%。其中,电子商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行业营业收入均保持高速增长。
山东对创新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将“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列为“十大创新”之首,给予了科技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重视。
山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也能从研发经费投入上看出端倪。2019和2020年,山东省每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都达到120亿元,是2018年的3.75倍。2021年同比增长10%,达到了132亿元。今年将再增长10%,达到145.2亿元。
科技创新,不仅是关键技术的比拼,更是创新体系的较量。对于这一点,山东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十大创新”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就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做优科技创新全周期生态链,全面创新。
为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山东实施了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计划,推出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站“C位”唱“主角”。
在基础研究方面,全省建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省实验室6个,省重点实验室260个。
在助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淄博等地探索了“科技副总”制度,让学者、科研大咖等到企业任职,打通科研成果转化“中梗阻”......
打造人才翘楚创新创造的沃土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所有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各类竞争,说到底也还是人才的竞争。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的“十大创新”中,第二项就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给予了人才引育工作高度的重视。开展人才引育工作,山东的优势是明显的。作为人口大省,山东不仅是全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双过亿”的省份,而且山东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全国第一。
今年的工作动员大会也从引、育两个方面破题,为人才引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领军人才、“源头活水”、开放交流;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在人尽其才上出新招,给各类人才信任、机会、激励和舞台。
种得下梧桐树,才能引得来金凤凰。让人才看到发展机遇,找到发展平台,才能吸引人才前来干事创业。
山东实施的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组建工作,“筑峰计划”就是这方面的典范,通过这些措施吸引顶尖人才、战略科学家汇聚齐鲁,开展科研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等也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来鲁就业创业。2020年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实现倍增,2021年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北大、清华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人数再创新高。
△2021年海尔集团在北京高校“招才引智”人才重在“引”,也贵在“育”。人才培育工作是源头活水,必须利用过高校、职教“两个阵地”。
既要在高校培育优势学科打造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也要用好职教阵地,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人才引育工作,“引”、“育”是手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用”上,保证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在这一方面,山东提出营造“人尽其才”良好生态的目标。实施“揭榜挂帅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实施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近两年,山东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山东发展,齐鲁大地正成为人才翘楚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编辑:于东洋; 责任编辑:杨秉鑫; 终审:孙佳音)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