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在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发,在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代表的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如今已成为国内制造业集群最高水准的典型代表。
不仅如此,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产品还出口到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出口的动车组有一个显著特点“每次都不一样”——出口到不同国家的订单产品,会根据当地运营环境和历史文化量身打造,同时,还为出口列车制定最合适技术方案,简而言之,就是“定制”动车组。
今天,大众日报刊发《每列出口动车组,都是量身定制》,解析山东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版图上的“明珠”。
每列出口动车组,都是量身定制
□ 本报记者 肖 芳
本报通讯员 毕建奎 高明
“2月20日截至北京时间20:00,安监报故障0件,车辆重点运用故障0件,库内检修重点故障0件……”2月20日晚上刚过8点,王冰松手机准时响了起来。他手机上的工作平台上收到了驻老挝的同事发来的新消息。
这表明,在刚刚过去的一天里,疾速奔驰在邻国老挝的“澜沧号”动车组,和往日一样安全平稳运行。身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技术中心负责“澜沧号”动车组项目的副主任,王冰松每天24小时在线提供跨国“把脉问诊”。
“澜沧号”动车组诞生的摇篮,是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这里是“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的诞生地。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强创新和科技研发,驱动汽车、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去年,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成功跻身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优胜者名单,成为国内制造业集群最高水准的典型代表。
出口动车组每次都不一样
在山东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版图中,龙头企业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是国家轨道交通装备重要出口基地,其产品出口到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驶向海外的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刘传峰看来,中国出口动车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次都不一样”——出口到不同国家的订单产品,会根据当地运营环境和历史文化量身打造。
他举了几个例子: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出口斯里兰卡高山茶园火车线的内燃动车组,考虑到乘客中观光客占很大比例,将车厢所有玻璃窗都设计为可推拉式,方便游客“打卡”最美火车线;出口老挝的“澜沧号”动车组,车体采用老挝国旗色红、蓝、白三色涂装,座椅内饰图案融入老挝“国花”占芭花和当地织锦元素……
这种量身定制的背后,是动车组工业设计团队的精益求精。
以“澜沧号”动车组为例。王冰松介绍,为了拿出符合老挝当地风格的美工方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先是组织设计团队赴老挝进行实地采风,调研当地人文、自然、建筑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美工素材,然后提炼出国旗、国花、织锦等富有当地特色的主题设计元素,设计出8种外观方案、4种内饰方案,供客户比选,最后确定了“澜湄之谊”“占芭天香”等外观和内饰方案,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为出口列车制定最合适技术方案
来自中国的列车,不仅外观设计符合当地人审美,技术方案更是适配当地交通实况,确保乘客乘坐舒适。
埃及斋月十日城的铁路在热带沙漠,沿线风沙大、气温高、光照强。但在这条线路上乘坐动车组出行的乘客,却丝毫感受不到外部环境的严酷:车内空气清新,没有风沙弥漫带来的污浊;车内光线舒适,双层中空灰色玻璃和遮阳帘隔离了刺眼的光照;车内温度适宜,即便车外有着50℃的极端高温和强紫外线照射。
“每个项目的技术团队,都会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列车运行环境,为出口动车组制订最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王冰松说。
他以自己所负责的“澜沧号”动车组为例:中老铁路的隧道占比较高,全程需穿过两国境内166个隧道。“澜沧号”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频繁进出隧道,会带来两大问题,一是产生大量噪音,二是引发车内压力较大波动,导致乘客出现耳鸣等症状。
针对噪音问题,技术团队总结以往经验,拿出了一揽子方案:车体增加气密性指标;空调送风加装消音措施,设置条缝式回风口;地板夹层结构采用弹性安装方式,有效阻隔振动传递……测试数据表明,当“澜沧号”动车组以160km/h速度在隧道内运行时,客室内噪声低于60分贝,达到了办公室的相对安静水平。
针对进出隧道导致的压力差问题,设计团队为动车组空调系统增设了压力保护装置。“我们为动车组车内压力波动设置了一个阀值,一旦压力差达到这个阀值,空调风口就会自动调整进风量的大小,从而保证车里压力相对稳定。”王冰松说。
“线上+线下”跨国服务不断档
产品再好,也不能一卖了之。随着每一个中国动车组订单“出口”到海外的,往往还有一支由诊断工程师、技术技能专家等组成的售后维保团队。刘传峰介绍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目前拥有超过200人的驻海外团队,保障着1800多辆出口海外车辆的安全稳定运行。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总装分厂前装配管二班的王凯,便是其中一员。2021年10月21日,他被派驻到位于老挝万象的“澜沧号”客车整备所。
在一段他自己拍摄的视频里,王凯讲述了售后服务团队的工作日常:每天早上七点半,工作人员准时到岗,开始一天的检修工作。有的负责跟车添乘,与随车机械师共同巡检,协助处置他们解决不了的突发故障;有的负责每日逐列对车内设施、关键部件进行高标准点检;有的负责每日下载车辆数据,监控各项车辆状态参数,主动发现隐性故障,确保动车组零故障出库;还有的负责对老挝当地学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动车组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有的岗位很辛苦,比如跟车添乘,车辆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大多数时间需要待在小小的隔离车厢里。”王凯说,今年春节同事们都没有回国和家人团圆,但大家都毫无怨言地坚守岗位,“想家想孩子了,就连个视频、打个电话。”
王凯和同事们在国门之外奋战一线,王冰松等技术专家团队则为他们提供远程技术支持。王冰松介绍说,公司建立了固定的信息沟通渠道,团队每天晚上定时上报车辆当天故障情况、检修计划和次日上线安排。“前方团队能够随时与‘家中’技术团队取得联系、获得支持。”
正是一线技术人员的辛苦付出,中国动车组驶向全球才有了重要保障。2月7日,老中铁路有限公司专门发来感谢信,对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等提供的优质铁路装备产品和售后服务表示诚挚感谢。
■蹲点手记:
最好的买卖,是我懂你
□ 本报记者 肖芳
若问“澜沧号”动车组上有哪些全球顶尖、独一无二的技术方案或产品,接受采访的王冰松很难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但若问“澜沧号”为什么是最适合中老铁路的产品,他却能立即掰着手指头侃侃而谈:
它的涂装色是老挝国旗的颜色;它的内饰很有当地特色;它的设计可以减少频繁进出隧道导致的噪音,并保持车内压力稳定;它的制动系统可以满足当地大坡道停车需求……王冰松说,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案,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体验。
在动车组这种高端装备产业领域做“买卖”,关注的重点不仅是产品是不是首创、速度是不是最快,而是你能否精准读出我的真实需求,并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予以满足。“澜沧号”作为一种动车组创新产品,或许不是全球最顶尖的,但却是最懂客户需求的。
这提示我们,创新所追求的目标,不全是最高、最强、最好,也可以是用当下最合适的方案来为客户解决痛点。尤其是对于应用型科技创新成果,或许最直接的检验方式就是将其放到市场上去,让市场说了算,由订单和客户说了算。
■相关新闻:
山东力争2025年
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超50%
□ 本报记者 肖芳
创新,正成为山东发展的最强音。以动车组为代表的山东高端装备产业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取得了良好成效。2021年,山东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9688家,营业收入2.4万亿元,居全国第四位。
数据表明,山东高端装备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全省创建高端装备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8家、工业设计中心14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7家;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2家,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发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1443个。
高端装备产业的聚集度和产业链韧性,也在持续提升。全省现已培育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11个,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1年全省加快推行42条重点产业链中,高端装备占了7条,分别是:汽车、工程机械、农机装备、数控机床、氢燃料电池、海工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
随着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大批新平台载体落户山东,山东高端装备产业数字化赋能成效逐步显现。统计显示,目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9%、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6.6%;12个项目入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排名全国第二;21个项目入围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数量居全国首位;重点培育建设的143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改造升级后生产效率提高29%、能源利用率提高19%、运营成本降低25%、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5%、产品不良率降低29%、能耗降低19%。
下一步,山东将围绕五大战略新兴装备、五大特色优势装备等,统筹推进强链补链、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力争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工业比重超过50%,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责任编辑: 蔡明亮 蒋兴坤 签审: 刘芝杰
(编辑:杨思思; 责任编辑:郑富强; 终审:孙佳音)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