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天舟四号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正翱翔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太空。不久之后,梦天实验舱将发射升空,中国空间站即将全面建成。
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面人郎”获得海内外关注。在为来华出席冬奥会开幕式的外宾举办的“新春庙会”上,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制作的面塑吉祥物“冰墩墩”,得到了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的青睐。他对面塑“冰墩墩”爱不释手,当场向郎佳子彧“下订单”,想带一对回国,送给一双儿女。
在这场全球性体育盛会上,冰舞运动员王诗玥和柳鑫宇身着青绿山水服装,在冰上翩翩起舞,宛若展开一幅丹青墨宝;数百名中国大学生在闭幕式上举着摇曳的柳枝缓步入场,以“折柳寄情”的意蕴,为各国友人送出浪漫的中国式告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复兴文库》作序言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深入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梳理,摸清文化资源家底,文化遗产保护跃上新台阶,我国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一……
新时代10年,我们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把其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清晨,当第一缕朝霞映红黄山三十六峰,“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年8月13日,李培生、胡晓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纸短情长,字字暖心:“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翻越、攀爬,再翻越、再攀爬……23年来,李培生累计放绳高度近1800公里,相当于攀爬了大约20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做了这么多年放绳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在悬崖上捡垃圾害怕吗?一个月才能下山回家一次,是否想过调换岗位?类似的问题,李培生曾被问过无数次,但不论是23年前,还是现在,他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去做,这个工作,我不去做,就得别人去做。”
“每次放绳回来,就会有游客围过来拍手叫好,那种感觉很棒。”李培生说,尤其是听到一些家长以此教育孩子不能随手乱扔垃圾时,他感到很欣慰。
李培生在黄山风景区的悬崖峭壁间清捡垃圾(2022年8月15日摄)。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29位功勋模范党员之一,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贴满膏药的双手令人动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这八个字,张桂梅记在心里,视为座右铭。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不仅为她的故事所感动,更为她的精神和品质热情点赞。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举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发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新时代10年,一位位先进典型、一次次精神洗礼,让学赶先进、见贤思齐的氛围愈发浓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全省36万名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为所有贫困户量身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因户因人施策……”9月27日,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甘肃单元的“苦贫褪尽甘味来”板块中,《“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计划详细地记录了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路径、帮扶措施、脱贫时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甘肃单元展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这场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伟大实践,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百多年来,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科学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这些伟大精神激励中国人民自信昂扬于伟大的时代。
9月14日,青年志愿者为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杨桥镇建陂村“颐养之家”的老人们拍照。
伟大事业砥砺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正巍然耸立。
今天的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的中国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自豪,壮志满怀迈向未来。
(编辑:孔雪; 责任编辑:曲萧琳; 终审:孙佳音)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