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山东实践系列述评①
3月12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开始前举行“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亮相“代表通道”并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作为一位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杨朝明长期工作生活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把研究儒学作为毕生使命,这些年切身参与、见证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全国两会期间,在山东代表团住地,《儒典》《中国字 中国人》《论语》三部书籍吸引了不少代表驻足观览。其中,作为历代儒学传世文献系统性整理出版的最新成果,在山东曲阜震撼面世的《儒典》包含经解、义理、志传三个分典,共1816册,集中体现了儒学形成和发展的主脉络,为“山东文脉”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底色和根脉。《儒典》,以鸿篇巨制集中展示了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和价值优势,是山东以实际行动扛牢担当、全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一个生动缩影,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熠熠生辉。
01
承接泰山滋养,经受河海洗涤,俯仰于山海之间的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片厚重的人文沃土上,有距今8300年的东夷文化、6500年的大汶口文化、4600年的龙山文化,足以见证这里历史文化的久远;儒家、兵家、墨家思想在这里发源,先秦诸子、两汉经学大师大半出自此地,足以印证这里从不缺少思想的交锋与开创;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名士辈出更是让这里与文化、艺术、智慧紧密交织……正是这些,散发着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自信和魅力,也承载了齐鲁大地、乃至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首次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十年来,山东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与自身使命,以史无前例的努力和担当深耕人文沃土,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让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在新时代齐鲁大地上充分涌流。
02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让其只印在书本上、躺在书斋里,而应创造古为今用的机会与平台,让其活起来、用起来,以大众化、平民化的姿态面向受众、融于日常,实现经世致用、以文化人。
如今,几千年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儒家思想以其向上、向善的力量,一直引导着社会发展,指引着人们前行,滋养着齐鲁儿女的精神世界,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底色。
山东率先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成为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等的培训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如推广善行义举“四德榜”、培育“齐鲁家风”、倡诉着“爱诚孝仁”的各类文化演出等,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这些无处不在的图景,诠释着“文化”两创的时代内涵,彰显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03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洞的,只有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现实载体,使其具备更多可见可触的质感和亲和感,方能增强和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
山东手造不得不提。沉淀了千年之美的“山东手造”,既留下了时间的痕迹,更不乏创新的精髓。近年来,山东着眼振兴中华传统工艺,深入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建成5万平米的展示体验中心,推出“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在非遗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山东手造”成为展会亮点,提升济南展示体验中心功能,推动在各市、县建设展示体验中心,一批“网红打卡地”在全省遍地开花。通过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不仅奉献了带有浓郁山东特色的手工艺产品,更呈现出丰富的地方文化风情和无数齐鲁工匠的精神风貌。
文化体验廊道更是大手笔。今年2月10日,山东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建设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打造“十大展示带”,文化体验廊道覆盖全省16个市、93个县(市、区)、1200多个乡镇(街道)、5万多个村(社区)、7000多万人口。通过把传统文化点位串成线、连成“廊”,使得原本如满天星一样散落在齐鲁大地上的文化资源产生聚合效应,更加深入鲜活生动地将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消费注入旅游之中,进而形成国家文化公园引领、文化交通线贯穿、文化体验廊道示范、文化片区支撑、全域文化“两创”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更好擦亮“好客山东、好品山东”金字招牌。
04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华璀璨的文化犹如一条奔涌的长河,需要不断注入活水方能奔流不息。对优秀传统文化不应抱持虚无主义、复古主义,而应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其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切实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
这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心脉精髓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创造性挖掘、研究、阐发,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更好地同中国当代文化相融通。
山东积极实施古籍整理“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儒学大家”计划,组建起多个高端学术团队,建成全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打造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儒学研究中心,力求在世界儒学研究传播中掌握充分话语权,成为全球儒学文化研究新高地。
除了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在曲阜震撼面世,山东正在组织实施的《齐鲁文库》编纂也让人称道。山东计划用10年时间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全书规模约13亿字,6000册以上。同步建设齐鲁文献数字化文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努力将《齐鲁文库》打造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一流文库,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
05
科技给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出口,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数字成为一种资源并赋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采用VR、AR、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丰富创新传统文化的“软表达”,是文化“两创”的内在要求。
“云逛展”“云看戏”“云阅读”……疫情期间,一部手机就能装载各种数字化的文化生活场景。打开孔子博物馆官网的“云孔博”,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声光电影间,就能触摸到儒家文化。而来到孔子博物馆“互动厅·对话圣迹图”,长达30多米的数字动态长卷活灵活现,观众可以点击圣迹图中的人物,聆听孔子故事。
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抢抓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立足“山东智造”,坚持重点项目带动,选树一批重大应用项目,培育壮大网络视听产业、沉浸式光影秀等行业“蓝海”,着力构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特色园区”的产业生态;聚焦数字文化产品应用及消费,搭建数字文化产品交易展示场景,打造数字文化产品发布交易平台,数字赋能文化“两创”的作用日益凸显。下一步,山东将聚焦数字文化产品应用及消费等方面,搭建数字文化产品交易展示场景,打造数字文化产品发布交易平台,为文化“两创”插上科技的翅膀。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延绵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丰厚滋养。作为儒家思想发源地、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山东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信山东今后将继续扛牢文化“两创”担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赓续绵延,积极打造传统文化新高地,有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山东力量。(文/蔺炳正)
(编辑:于东洋; 责任编辑:袁菲; 终审:郑富强)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