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省级贫困村,一直是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甩不掉的标签。可就是这个一度被群众认为“无可救药”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却迎来了新标签——全国文明村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家家有事干、户户有钱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济南北市村完成了华丽蝶变?接下来看记者的蹲点报道。
“要想穷、种大棚,种桑养蚕不是一年就两年,喇叭一喊种啥啥惨”。这句话,说出了北市村村民对村委会的看法。前些年,由于考察不充分,调研也不充分,上马的项目跟村里的实际情况不配套,村民跟着村委干啥赔啥,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大伙彻底失去了信心。不过,转机很快出现了。
这段时间,北市村党支部书记史兴顺忙得不可开交。村里要发展旅游项目,修建民宿,完善配套工程,大事儿小事儿,他都得自己盯着,就怕出岔子。
2010年,土生土长的北市人史兴顺“接棒”村支书的工作。当时,村集体的账上一共有115块4毛3的现金,可外债却有5万多。面对“民心散、村风差、家底穷”的窘境,史兴顺没有着急从钱上下功夫,他觉得,首先得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
新官上任,史兴顺先是大张旗鼓地表彰村里地好媳妇、好婆婆、好党员,紧接着对两委班子成员约法三章:不准贪、不准占、不准搞特权,土地承包费干部先缴、“三资”清理干部先退、乱搭乱建干部先拆。同时,把老党员、老干部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村里的工作进行监督。这么一来,大家伙儿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新班子的正气和干劲儿,村民的归属感越来越强。
人心是聚起来了,可没钱,大家也没奔头。可集体产业,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发展起来的。钱从哪里来?技术跟谁学?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北市村面前。这个时候,县扶贫办的政策无异于雪中送炭:根据实际情况,相关部门统筹整合了200多万资金,对北市村进行产业帮扶和带动,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对其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带动产业健康积极地发展。
拿着这笔扶贫资金,北市村建起了40多亩的绿豆粉皮加工基地。61岁的韩甲臣本身有点手艺,村里就鼓励他挑头干。可老韩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心里悄悄地打起了退堂鼓。
后来,村支书的话,给老韩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粉皮基地转过年来就实现了盈利,这样以来,大家伙的干劲儿就更足了。眼下,粉皮加工基地吸纳了30多户贫困户加入,成立了纯绿豆粉皮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北市铺牌”商标。
老韩和其他贫困户从一年收入几千块钱,一下提高到了将近10万,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北市村164户、464名贫困村民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村集体收入近100万元。
眼下,村里正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带动形成了集花卉中药、观光旅游、加工仓储于一体的“万亩产业园”,成为鲁西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中草药生产基地,与周边7个村抱成团、连成片,产业越做越大、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实现了“一村富、村村富”,在小康路上大步朝前奔。
记者:冠龙 文裕 何华 刘园园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公安备案号 37010202001790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举报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