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30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一年来实现良好开局。8月3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首批在全省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案例以及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创新举措。记者了解到,自贸试验区紧扣企业需求,择优选定首批36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济南片区提出的人力资本服务业,被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济南片区在全国率先建立“数字保险箱”,已为一万余家企业和两万多个人建立数字保险箱。
自贸试验区紧扣企业需求,择优选定首批36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其中,贸易转型升级案例11项、营商环境案例9项、海洋经济案例7项、创新驱动发展案例5项、金融创新案例4项。
突出首创性。36项案例均为国内或省内首创举措,有的已经上升到制度层面。济南片区提出的人力资本服务业,被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全国首次出台《人力资本价值出资管理办法》,已有15家企业进行登记,人力资本价值出资额度2亿元。
突出实效性。围绕解决市场主体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创新探索,企业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青岛片区创新开展保税原油混兑、保税铁矿混矿“随卸随混”、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吸引世界原油巨头在山东投资布局,提升国际铁矿定价影响力,助力青岛打造世界棉花交易中心。烟台片区创新进口测试车辆监管模式,今年1-7月韩国现代汽车研发中心进口测试用车辆增长50%。创新进口散装葡萄酒保税加工模式,今年1-7月散装葡萄酒进口量增长32%。
突出集成性。36项案例多为顶层设计,有的已形成系统集成创新模式,济南片区在全国率先建立“数字保险箱”,已为一万余家企业和两万多个人建立数字保险箱。青岛片区创新“进口大宗商品智慧鉴定监管模式”,将重量鉴定、抽查验证、机构日常监管、第三方采信监管等4项职能集成优化,大幅度提高海关监管效能。
山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德平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试点任务落地见效,对已实施的注重总结提炼,争取形成制度成果;对未实施的加大攻坚力度,争取尽快落地。二是落实省委《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建立前沿新兴产业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管理规则标准,将新金融、新贸易、新科技的管理职能赋予自贸试验区。三是主动融入“双循环”,以制度型开放吸引全球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优质要素集聚,带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以制度的集成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围绕国家赋予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鼓励三个片区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在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为国家探索更多制度创新成果。五是支持自贸试验区与国家级新区、开发区等功能区联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政策互惠、资源共享、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