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济南|济南网 民生 无线济南

“中科系” 何以青睐济南?科创城建设刷新济南速度 为“东强”战略提供创新引擎

2021-03-01天下泉城


为适应济南城市发展由空间拓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推进全域统筹协调发展,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确定了“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

作为十字发展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强”的提出顺应了阶段发展特征,产业布局、高端人才、科研机构、重点项目迅速集聚。天下泉城客户端记者深入各区县、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工程现场,深入了解“东强”战略如何综合施力,推动城市能级进阶,赋能“强省会”建设。

山东省、中科院、济南市三方共建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是以集聚中科院高端创新资源为主,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一体,助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综合性科技园区,是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科创城的选址上,记者看到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一层层建筑不断刷新着济南速度。不远的将来,研发大楼、人才公寓等将以崭新的面貌投入使用,为加速“东强”提供助力。

15家“中科系”分支机构落户济南多领域、多产业、多主体共同发展

近年来,济南市科技局充分利用济南市区位优势,抢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各所属院所机构开展合作在济设立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先后引进“中科系”在济南设立15家分支机构,所属领域既有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济南市优势传统产业,又有量子信息、航空航天、电磁技术等前沿技术产业;机构类别既有基础研究机构,又有产业应用基地;应用方向既有高新技术产业,又有前沿产业;组建方式既有省市联合共建,又有区县主动发展,初步实现了多领域、多产业、多主体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集群的跨越式发展,助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城建集团中科院科创城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科创城按照“产业集群、空间集聚、效率集约、功能集成”的原则分为三期规划。一期位于齐鲁科创大走廊未来产业创新圈内,占地约5平方公里,主要新落地“电磁混合驱动”“地外环境模拟”“电磁微重力弹射”“大气环境模拟”等一批重大科研设施。同时将现有已落地的部分中科院科研机构向中科院济南科创城进行集聚。二期规划由一期向东拓展一定空间,主要用于建设配套设施和成果转化基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三期规划拓展到雪野湖片区,主要布局未来新的重大项目。

济南速度彰显济南诚意引领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科创城的建设将对打造‘科创济南’、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省会“东强”高质量发展起到强劲支撑作用,发展令人期待。

未来,科创城将统筹承接中科院除能源和海洋领域外在山东落地的各类项目,同时配套建设包括会议中心、国际学校、文体商业在内的公共服务区以及包括人才公寓、社区配套在内的生活配套区,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主要服务“中科系”相关项目、平台、科研设施落地的综合性科学新城,实现集中布局、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科创城自2019年10月启动建设,目前正加紧建设中科院电工所和中科院理化所项目园区,目前已初具规模。其中电工所一期工程1.7万平方米仅用时38天完成主体建设,3个月交付使用,创造了新的济南速度。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曾在采访中毫不吝惜对科创城建设的赞美,“济南的诚意和建设速度让我们感动,中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山东省和济南市的对接,共同努力把科创城建设好。”

科创城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力推动济南市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落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大科学装置,构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群,实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济南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同时将中科院在济南落地的院所集中连片,形成集聚效应,推动中科院高端创新资源在济南集聚发展。科创城建设逐步推进,为济南打造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平台,以聚合发展带动产业链紧密合作,形成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实现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快速转换,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济南市将把科创城建设为“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融合发展的样板工程,打造为以中科院资源为核心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全国性示范区,成为引领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记者:乔娜 陈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