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济南|济南网 政务 无线济南

动能转换 “全”城使命

2019-05-16天下泉城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亲临济南视察,再次明确了“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要求。总书记对济南,情深似海,厚爱如山。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济南发展寄予厚望,明确提出,要让济南这个山东经济龙头扬起来。

济南,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区,肩负先行先试、先行先改,为全国探索经验、蹚出路子的重任。

2018年,济南市抓住先行先试的重大机遇,强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那么,这一年,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劲头有多足?发展潜力有多大?

近日,天下泉城新闻客户端记者兵分五路,到新旧动能转换的第一线,到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用镜头记录济南在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征程上,如何催生出愈加澎湃的加速度。

提质双招双引  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双招双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2018年以来,济南市坚持把“双招双引”工作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在提高“双招双引”质效上聚焦发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一批技能人才、高端人才来济南市创新创业,为城市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塑造了新优势。下面,我们跟随记者刘霖的镜头,去感受济南“双招双引”的丰硕成果。

双招双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2018年济南市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人工智能企业深兰科技就是其中的一家。图中这个兜售智能机器人有一个很可爱的名字叫兜兜。它在人手掌落下的一瞬间,兜兜已经实现了从扫手取货到扫款的全过程,这背后完成复杂的智能任务,靠的是一颗智慧的大脑,这颗智慧大脑就来自于深兰科技,而兜兜的出生地就在济南。深兰科技机器人技术负责人郝明瑞告诉记者,这款产品身上有很多的黑科技,通过扫手开门,里面的原理是将人的毛细血管的网络结构变成一个人的身份证编码。所以当使用者一次登陆之后,它就会记下身份信息,当再次把手接触到之后,它就锁定了本人,这样就能连通支付的账户。

通过里面的摄像头和摄像头背后的计算机识别的算法,就能检测到哪个商品被拿走了,除此之外,机器人还能和人互动,它在大厅里会寻找处于空闲状态的顾客进行交流,向顾客推荐。基于济南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2018年,国内人工智能领先企业深兰科技有限公司和济南成功牵手,确定在章丘设立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和销售结算总部。目前,占地8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正在加紧装修,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郝明瑞说,在章丘的机器人生产项目将会生产包括兜售、酒店服务、清扫、安防等一系列不同品类的服务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将会布局全球的市场,占领这种高端的服务性机器人的头部企业,同时也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和章丘、济南、山东的本土企业相结合,为他们提供人工智能的管理升级改造和解决方案,促进济南甚至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

铝制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飞机、汽车、铝合金门窗都有铝的存在,而山东又是制铝大省。但是您知道吗?每生产一吨铝就要产生三吨以上的固体废渣——赤泥,而赤泥对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是世界制铝业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而经过无害化的加工处理之后,就可以做成赤泥制件。

这个红色的圆柱体就是赤泥制件,这个鱼缸中就有赤泥制件,可以看到鱼儿正在正常的生长,这说明水质没有问题,那么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赤泥制件也可以应用于建筑等领域,将这一切变为现实的是2018年我市引进的国家领军人才万人计划专家程钰博士,而这项技术产业化的家就在济南,在济南科技金融大厦。中国科学院岩土工程博士程钰长期从事赤泥等工业废弃料资源化工程利用的科研工作,经过艰苦的攻关,他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了赤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世界性难题,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程钰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的攻关,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型材料,通过新型材料掺加到赤泥固废里边,将具有一定污染性的赤泥转化成绿色、环保、优质可靠的工程建筑材料,用到工程建设当中去,从而实现赤泥这个低成本的大规模利用。

程钰被济南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优质的招商环境所吸引,最终把自己创立的公司总部落户到了济南。目前他们已经与国内铝产业的龙头企业签订了深度的合作协议,下一步将利用济南总部公司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在全国各地的产业化落地工作,预计今年可以实现赤泥利用百万吨级的跨越。

2018年,济南承办举办了儒商大会、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23项重大国际性会议活动,通过开展专业化招商、出台“人才新政30条”实施细则等举措,吸引来了一大批好项目和大项目,招揽了一大批技能人才和高端人才,双招双引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2018年,济南市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引资方面:引进市外投资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实际到账外资增长40%以上,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项目人才方面,省外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位居全省第一,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3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新入选数量全省第一。今年,我市继续把“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和人才汇聚泉城必将为泉城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双招双引,引进的重点项目,只有落地见效,才能发挥重要作用;招揽的人才,也只有实实在在地融入项目建设和发展当中,才能体现价值。因此,项目建设的快与慢,直接关系到济南发展的快与慢。

聚焦项目建设 助推动能转换

2018年,济南市安排了240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一万亿。眼下,这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如何?接下来,我们跟随记者阳光去一探究竟。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决定了济南未来发展的后劲。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记者阳光目前所处的是正在热火朝天开工建设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项目。

据了解,从去年七月份开工,已经建设33栋单体建筑,截止到目前,先期推进的学生宿舍楼、食堂、生命科学院等20栋单体建筑,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剩余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确保今年9月迎接首批新生入校。这个重大项目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投入使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主校区,选址在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核心区,是济南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的重要载体之一。今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还将启动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西区建设。与此同时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同期开工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存储中心,山东质子治疗中心等重点项目,也在加速推进。

据了解,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建设完成后,将为济南市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提供人才支持,质子治疗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存储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后,将聚集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更多尖端医疗技术,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规划三年聚集资源、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国内领先、十五年国际引领,建成一个医学科学城。

看完了西部的医学科学城,接下来咱们到东部看一个刷新项目建设速度的重点项目。那个项目建设速度之快,让人叹为观止,它就是济南超算中心的主楼。

从2018年12月12号进场施工到超算中心的主楼和四座研发副楼主体及外立面施工完毕,仅用了108天的时间,对于22万平方米的工程量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这也被称为“极限工期”。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的建设速度,在全市设立了标杆。济南的经济想要获得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便是济南科技创新的重要带动项目。据了解,济南超算中心科技园项目是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千万亿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之一,是济南市东部科创走廊建设的示范项目。超算中心建成后,将形成千亿级的产业规模。研究成果将广泛应用于海洋产业、生物制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计算纳米技术、金融分析、信息安全等领域。

今年,济南共安排了270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1.16万亿元,是近年来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在这些市级重点项目里,实体经济项目有187个,城市建设项目有83个。项目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抓手,拉动增长的关键支撑,济南项目建设发扬敢打硬仗的“济南速度”,创造着一个个奇迹。

强化创新驱动 打造全国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高地

下面,我们跟随李源的视线,去领略济南的科技创新之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济南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让济南跑出了加速度,也从过去的“让济南了解世界”,变为现在的“让世界认识济南”。

“超级计算机”,这个听上去有点陌生又有些遥远的名字,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8年前,首台纯国产超算“神威•蓝光”在济南“安家”,计算能力每秒千万亿次;8个月前,神威E级原型机“神威E级原型机”配置完成,计算能力达到每秒百亿亿次!

每秒百亿亿次是个什么概念呢?超级计算机,一分钟的计算量,相当于全世界75亿人,人手一个计算器,每秒钟计算一次,连续计算32年所完成的计算量!

计算能力如此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到底能干些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

“算天”、“算地”、“算人”。

算天,经过超级计算机的测算,天气预报可以精确到各个区,今天哪块云彩要下雨——它知道!算地,宇宙起源、地质演化,超级计算机就像给地球做CT,地下能源在哪里——它知道!算人,基因数据是一个庞大的数据群,超级计算机对基因大数据做出分析,人类的基因密码——它知道!更多您不知道的,它,会慢慢让您知道!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副主任潘景山告诉记者,几年来,他们做了很多成果转化。比如在工程仿真方面,成功的孵化了一个企业,它可以做整个机车的碰撞仿真。从气候研究来说,可以计算上下五千年,从气象上来说,气象预报可以精确到小区级。超算能聚集一批大专家,超算能聚集一批大的国家级平台,超算还能聚集一批龙头企业,更是解决基础问题的一种手段。

截止到目前,神威E级原型机已有30多项应用完成部署,产生一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到2020年,神威E级计算机,将落地山东,算力直达全球第一,摘下超算界的“皇冠”,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强大脑”!

创新驱动建硕果,让市民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从2017年济南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来,济南人的生活发生了不少变化:办事儿跑腿次数减少了,交通出行道路更通畅了,看病挂号变成扫“二维码”了,甚至贷款都不用跑银行了......是它们,让济南逐步向新型智慧城市转变。

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宋伟康介绍,整个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汇聚了全市的数据在里面,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综合的运行体征,整个城市的监测也可以查看到。

在公共安全一网通方面也给予雪亮工程一个支持,雪亮工程寓意就是通过整合视频资源拓大整个城市的可视范围,让这座城市真正做到一览无遗,让犯罪行为无处遁形。

在公共安全一网通方面,也是选取了校园安全做了试点,为济南市的767所学校16万名学生家长提供孩子进出学校的信息,整个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是汇聚了多项数据,搭建到一个平台上,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

如今,智慧泉城已从概念走向实践,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济南模式”,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树立了“样板”和“标杆”。目前,76个部门2501个数据集已经面向社会开放共享,让城市“会呼吸、有温度”,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年,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5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28件,均位居全省第一。

创新正在成为引领这座城市不断前进的澎湃原动力,也将济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高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如火如荼,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让市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着力在对外开放上聚焦突破

下面,我们跟随劲彬的镜头,去感受济南如何“走出去、请进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济南市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着力在对外开放上聚焦突破,积极探索对外合作,持续对外开放,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图片中的就是“齐鲁号”欧亚班列在济南市的装车发运现场,目前正在做发运准备工作的这趟“75026次”欧亚班列将会由济南始发,经二连浩特出境,最终将抵达的是俄罗斯莫斯科的沃罗滕斯克站。

据了解,在这趟列车上,共有41个40英尺的集装箱,装载有123辆国产自主品牌的长城哈弗汽车,运行全程只需要13天的时间,像这样的欧亚班列,2019年截至目前,济南市已经是发送了63列,达到了平均2天一列。

作为济南加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的重要举措,2017年8月4日,济南市开通了第一条中欧班列,随后又陆续开通了欧亚班列、中亚班列等多条线路,经过三年的运营,目前,济南欧亚班列已形成经满洲里、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出境的“三通道”发运和往返“双向”开行的模式。

山东高速国储物流有限公司班列运营部副经理张鹏说,2019年一季度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发行量,4月份又新开通了济南至白俄罗斯明斯克的班列运营新线路。下一步他们将根据市场情况进一步丰富班列发行线路,更好地助力济南对外开放。

在不断扩大的济南国际“朋友圈”上,欧亚班列起到了重要的链接纽带作用,成为济南乃至山东对外开放交流最活跃的内陆窗口。

近年来,济南持续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提升城市开放度,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6.2%,高于全省8.5个百分点。相继开通济南至巴黎、比利时、赫尔辛基的洲际航线,国际通达能力持续增强。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交往”,重点支持浪潮、重汽等骨干企业积极开展国际投资、海外研发,推动设计咨询、投融资、建营一体化企业抱团走出去,实现“海外济南”规模跨越式增长,助力更多济南企业在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与此同时,济南市还在积极“请进来”。

记者劲彬身后的的位置是济南中德企业合作区展厅,他手中拿的这个小小的工业部件是由世界500强博世集团和马勒集团合资生产的“涡轮轴”,它是发动机涡轮增压装置中的核心部件,它节能、增效的功效有多么强大呢?给您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它可以使一辆1.0排量的汽车动力跃升至1.8,百公里油耗仅需4个油,作为涡轮轴领域目前全球最顶尖的产品,目前已成为奔驰、宝马等全球高端汽车的供货商,投产后,在仅仅不到9000平的厂房内,它将创造5亿元左右的产值。那么这样一款产品,仅仅是中德企业合作区未来进驻项目的一个代表。2017年5月,工信部批复在济南设立江北第一家国家级“中德企业合作区”。合作区规划面积110 平方公里,以中德合作为契机,通过联合研发、技术引进、海外孵化、跨国并购等多种形式,打造融汇德国品质与齐鲁特色的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园区,搭建对接世界前沿先进技术的交流、转化、产业化平台。下一步,中德企业合作区将坚持“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同步推进招商工作和规划建设,集聚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启济南科技创新、国际产业合作的新篇章。

近三年来,仅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济南市就引进了53个。今年一季度,济南市招商引资工作延续良好势头,主要指标持续增长,全市新增外资项目46个,合同外资14.75亿美元,总额位居全省第二位。引进市外投资增幅达20%以上。近年来,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济南特色”,济南市还培育举办了济南国际泉水节、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大会、济南市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等五大泉城特色国际品牌活动,承办举办了儒商大会2018、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国际峰会、首届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等一系列重大会议活动,国际会议数量与规格不断开创历史新高。

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捷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走出去,迎进来,引项目,拓市场,近年来济南在紧抓对外开放的同时,还把练好“内功”作为重点工作。

2018年6月19日,济南市正式印发《深化“一次办成”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推进“一次办成”改革的城市之一。次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召开,直面问题,痛下决心,吹响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号角。经过近一年的自我锤炼,如今济南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可谓是成绩斐然。接下来,我们跟随记者王景去一探究竟。

微信截图_20190516163130

王景身后就是高新区的费斯托全球生产中心,在他左手边的是已经竣工投产的一期项目,而在他右手边正在紧张施工的是费斯托二期项目,经过4个多月的建设,目前二期项目的主体框架已经完成,这座占地43公顷的庞然大物总投资总投资23.6亿元,投产之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46亿元,年上缴税金约1.5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500人,从此之后,这里将成为费斯托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微信截图_20190516163156

据了解费斯托集团作为德国知名企业,在全球设有250个分支机构,拥有3000多项专利,每年新增约100项创新技术。

2018年12月14日,高新区的费斯托二期项目一次性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四证”,并同步开工建设。如此大规模的外商投资项目取得土地当天即实现开工建设,不但刷新了济南建设项目快速审批的新记录,也创造了建设领域规模以上外资项目快速审批的全国第一。

其实不止是费斯托这样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和工商业户们也对济南近两年营商环境的优化深有感触。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年我们济南掀起了问责风暴,对不作为慢作为,推诿蛇皮等现象进行了公开问责和纠正,更在行政审批方面进行了优化精简,让群众少跑腿,一次办成,甚至是一窗办成。

济南市行政审批局经贸商事处处长王冰说,他们对流程进行了再造,把受理和审核放到了一起,这样确保了办证的速度,第二个对材料搞了个6+1模式,进一步缩减了提交的材料,这样确保了在20分钟左右就能够从申请到发照,实现了济南行政审批的新速度。

营商环境好不好,看看市场主体就知道。2018年下半年以来,济南市场主体的增速从全省的第16位一跃成为全省第一,总量突破96万户,跃居全省第2位。“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省会城市改革热度指数全国第五、城市创新环境竞争力全国第九,等等,一系列的荣誉,折射出营商环境优化的“济南经验”。国务院办公厅将济南的“拿地即开工”模式向全国推广。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让企业办事更有便利感;“没有熟人,一样办事”,让市场竞争更具公平感;“当好守夜人、管好安全门”,让企业投资更有安全感。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济南,一个对企业家更有温度、更加贴心的济南,正敞开自己的怀抱,欢迎八方来客在这里创业、兴业,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一路看一下,我们看到了疾速奔进的泉城,正在书写着一张对标先进、争先争首的漂亮答卷,不断壮大的新动能为泉城的经济发展撑起了新天地。

弄潮儿向潮头立,风起正是扬帆时。当下的济南,正以走在前列、敢为人先的气魄,以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以蓬勃向上、加快奔跑的昂扬姿态奋起逐梦,朝着“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懈奔跑。

记者:李靖 张建芹 朱晓会 傅金徽 鞠永青

摄像:孙亮 传运 徐川 丁朋溪 任翔 崔伟

包装:李笑雪 房晓瑞 单亦亮

章丘区:王永年

历下区:段洪兴

高新区:方卿

编辑:王晓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