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时光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最盼过年,过年能穿上新衣服,能吃上好吃的,还能尽情享受放鞭炮带来的乐趣。
年关到了,母亲打开我家唯一的三抽桌中间的抽屉。那个抽屉平时都挂着一把小铜锁,里面锁着我们全部的家当,父亲的工资、供粮本、布票、粮票等。母亲神情庄重地翻弄着这些现金和票据,皱着眉头算计着该给老家寄多少钱,该用多少布票为孩子、大人扯布添新衣。
父亲在一家国企工作,难得回家一趟,只要他回来我就会缠着他。这时父亲就要问我的考试成绩,考得好就给我几角钱算是奖励,钱不多但够买两挂小火鞭。大姐和哥哥在外地工作,我天天盼着他们快点回家,他们的行囊里有我梦寐以求的东西。
大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过年的序幕由此拉开,各家各户的第一挂鞭炮比赛般响起来,空气里顿时硝烟弥漫,我不觉得呛,反觉得香。然后吃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大都是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那时候电视还没进入家庭,只能听收音机,播音员用庄严的声音播送《新年献词》,听着广播,我不由得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转眼过了正月十五,忽然想起寒假作业还没写完,于是就在母亲的呵斥下硬着头皮写起来,老师布置的作文是《寒假一日》,大家不约而同地写了过年的事。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是当了爷爷的“奔六”老头,回首祖国发展的历程,我不禁感慨万千。如今的春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浓浓的年味了,过去只有过年才能享受到的衣食,现在我们天天都能享受,天天都在过年。现在的年味虽然淡了,但是年已渐渐成为一个记忆符号,见证着祖国发展和我们的幸福生活。
(作者: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莱新中学 高伟)